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4年江门市再就业工作考评情况的通报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转移就业。

  1、落实农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按“六到位”要求,已全部落实建设镇劳动保障事务所87个,占应建机构的100%,并配置了电脑和触摸屏等办公设备,按照 “统一组织机构,统一工作模式,统一办事规程,统一服务对象”的要求逐步开展工作,成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基层服务窗口的亮点。

  2、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调查建档工作。为摸清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布、数量情况,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和劳动力资源台帐建设工作。去年间,台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镇、各有关单位派出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开平市先后3次召开各基层劳动事务所负责人会议,并争取各镇、办事处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建立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登记工作;鹤山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镇政府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工作;新会区充分利用该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上下贯通、覆盖城乡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各市、区已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台帐。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55.8万人,已转移就业34.7万人,需转移就业21.1万人。

  3、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4年,我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如:恩平市实施“送饭碗”到门口的阳光工程,组织122家企业到本市各镇举办巡回招聘会,切切实实为企业招工和农民工就业搭建平台。2004年,我市共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招聘会18场,进场应聘人数近6万人,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831人。

  (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与促进就业。

  1、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建设,把平台建设作为贯彻中央两次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再就业服务,落实再就业政策的突破口。目前,全市按“六到位”要求,已全部落实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建设,建立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15个,镇劳动保障事务所72个,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136个,每年财政投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1099.6万元。为加强基础建设,全市共投入一次性开办经费581万元。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