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步实施,保证发展需要。从市区实际出发,分两步走,逐步实现市区教育发展目标。第一步,2005年前,通过新建第十五小学和第十中学,扩建第四、五、九小学、实验小学、第四中学和阳江市职一中,扶持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扩大办学规模、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增加高中教学班89个(由于阳江二中、阳江七中原有的共30个高中班撤销改为初中班,加上市直学校增加的教学班接收市区生源按80%的比例计,实际增加的高中教学班为51个)、初中教学班51个、小学教学班54个。预计到2005年,小学平均班额为64人/班,初中为63.8人/班,高中为60人/班。第二步,2005年后,继续抓好规划中要增建的1所小学、4所中学的建设,使中小学班额逐步达到省规定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目前我市市区教育主要存在学位不足、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老城区学校用地不足等问题。而“十五”期间市区又将面临初中入学的高峰期,加上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大批的中小学学位。为此,必须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并对一些学校进行办学结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市区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抓好上述规划的实施,特别是要抓紧新建2所小学、5所中学,加快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步伐,以促进市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抓好学校的规划和建设。按分级办学的原则,江城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负起责任,积极抓好市区中小学校的建设,特别是上述规划中要增建的几所中小学校的建设,以确保提供足够的学位,满足群众的需要。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都要为市区学校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大开绿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市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规划控制好市区学校的用地,保证教育发展的需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市区教育发展,特别是学校建设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设,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要注重抓好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3、拓宽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确保学校建设需要。据初步匡算,要完成上述规划中2所小学、5所中学的建设以及一批中小学校的扩建,共约需资金3亿元。其中,完成第一步的项目(即新建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和扩建一批中小学校)约需1.3亿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证学校建设需要,是实现“十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是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市、区两级政府要逐年增加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特别是在学校布局调整方面的支持。对有偿还能力的学校项目,可由财政担保,争取世界银行的贷款。二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力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名校办民校、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扩大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三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办学。组织“教育基金百万行”等活动,多方筹集教育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