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大力加强英语教育,全面推广普通话。2002年起,全市城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部开设英语课程。2003年起,全市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有条件的小学可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英语兴趣教育。要使高中毕业生基本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全面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中小学校园语言,小学毕业生基本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1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优先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为基础教育发展构建现代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办学形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到2005年,全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依托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6、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各地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努力为学校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等。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支持城乡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通过融资的办法配备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并通过适当收费逐步偿还所融资金。
17、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2002年,全市所有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4年,全市所有县城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传递、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加大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18、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推广优秀教育管理软件,提高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加强市级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丰富网上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课内外学习空间。
19、通过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促进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五、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20、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