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失效]

  7、安全化工程。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以优质、营养、卫生、安全为目标,以技术标准化为核心,以生产环节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养殖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畜禽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水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质量标准体系,使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逐步与国家、国际标准接轨。全面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着力抓好生猪、牛羊肉、禽肉、龙虾等主要畜禽水产品的无公害生产,积极培育一批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养殖示范户和示范基地,推动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HACCP计划认证,创建一批实行标准化加工营销的绿色企业,开发一批AA级食品。加快制定和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全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力度,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预防保障机制,提高疫病免疫、诊断、监测、控制和扑灭能力。建立质量认证、动物免疫标识、产地标签、转基因产品生产许可登记、销售标识制度和外埠动物、动物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县两级畜禽水产品监测中心和重点乡镇监测站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加工经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对畜禽水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实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加大防污治污力度,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要求,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基本解决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和水产品的污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实现动物防疫规范化、制度化,无公害、绿色产品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5%。
  三、建立养殖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8、健全服务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内容系列化、经营产业化、运作规范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养殖业发展提供良种供应、市场信息、技术指导、资金筹集、加工运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建立健全主要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引进、选育、保护、开发并举,重点扶持5个畜禽良种场建设,培育15个种苗基地,加快实现种苗繁育网络化和生产专业化。结合农业信息入乡工程建设,以建立产品市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应用系统为重点,加快构筑全市养殖业信息平台和网络体系。结合县、乡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养殖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主导产业,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兽(渔)药、饲料、种畜禽、草种、渔政等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9、推进科技进步。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基层站所,加快建立养殖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以国家级和省级为重点,加大养殖示范园区和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增强科技开发和转化能力,发挥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功能。以种苗工程为龙头,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重点抓好标准化、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动物生物工程以及保鲜、加工、包装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广泛开展养殖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养科教统筹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对重大科研和开发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和首席专业负责制。培育养殖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示范性职业学校、示范性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养殖业职业教育网络和培训体系。建立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造就一批养殖业致富带头人。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都要安排专项用于养殖户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分期分批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