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任务:
(1)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2)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建立健全农业标准推广保障体系。
(3)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4)以农产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为重点,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监测)体系。
(5)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监督体系。
三、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要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在全面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提出并参与制定适合我市特色品种的相关地方标准,并积极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各县(市、区)应根据各地农业生产情况,围绕我市大宗农产品及名优特农产品,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农业标准规范。农业标准规范应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种苗培育标准、栽培(养殖)过程技术标准、防治病虫(疫)害标准、安全使用农药和肥料标准、加工及贮存技术标准等等。通过完善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我市农业生产过程。
2、加强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制定。有关检验机构要加快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尤其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常规检验及快速检验方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农业和农村工作主管部门要围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促进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1、抓好示范区建设。要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抓紧抓好示范区的建设,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通过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用简单明了的标准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提高农业生产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有计划地开辟新的示范区,并探索标准实施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认真总结实施标准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组织农业企事业单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制定农业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努力开拓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帮助省级、市级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分等分级、深加工等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2、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相结合的示范格局。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标准化示范点有计划地逐步辐射到所有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示范点、示范项目,有条件的乡镇也应建立标准化示范点。在示范区建设中,各市(县、区)要特别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要求》系列标准的实施,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推行、使用和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