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资本金构成
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末,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达3814.02亿元,其中国家资本1082.60亿元,占28.38%;集体资本217.45亿元,占5.70%;法人资本1013.40亿元,占26.57%;个人资本409.94亿元,占10.75%;港、澳、台资本764.38亿元,占20.04%;外商资本326.25亿元,占8.55%。企业资本构成表明:我市企业法人单位资本中,国家资本、法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占主导地位。
(三)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规模
普查资料显示:我市企业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有14091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8.97%;全年营业收入在100-500万元的企业8694个,占24.05%;1000-5000万元的企业4418个,占12.22%;亿元以上的企业1141个,占3.16%。
四、基本单位普查数据质量
经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抽查,单位漏报率为0.21%;指标差错率为0.24%,普查数据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注:1.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活动;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2.本公报的数据为上报省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数据。此后在查漏补缺中增加产业活动单位3356个。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深圳市基本单位状况概述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普查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深圳市基本单位在数量、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区域分布等方面均比1996年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下简称“一普”)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五年来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若干特点。
一、基本单位总量增加,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001年,我市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达1954.6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090.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价)609.26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长了95.91%、1.55倍和70.24%;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40%、20.63%和11.23%。本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也印证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一是基本单位数量的增加。与1996年的“一普”相比,我市基本单位总数增加了11174个,增长23.52%。二是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至2001年底,企业法人单位的全年营业收入达7868.74亿元,比“一普”增长116.82%。其中超亿元的单位数有1141个,比“一普”增加2.41倍。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22家。全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迅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为我市的经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企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3814.02亿元,比“一普”增长60.84%,其中10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有5744个,比“一普”增长34.68%;企业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原值比“一普”增长34.65%;年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零售和批发企业分别有65家和188家,其中:中国爱地集团公司、深圳市天音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安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深圳市公司、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成为此行业的龙头企业。这表明我市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是五年来我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第三产业基本单位数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在全部基本单位中:第一产业单位数所占比重为0.27%,较“一普”时的0.57%略有下降;第二产业单位数所占比重为32.14%,比“一普”下降了4.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单位数量为39661个,占全部基本单位数的67.59%,比“一普”提高了5.09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科研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单位数增长最快,均超过了一倍以上;社会服务业增长较快,增幅为66.61%;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单位数增长幅度也都在50%以上;而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单位数则大幅度减少,分别下降了68.75%和42.40%。
三、国有、集体企业单位数量逐步缩减,私营经济迅猛增长,港澳台资企业亦有大幅增加
从全部企业法人的注册类型分析:与“一普”相比,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有2570个,减少54.90%;集体企业法人单位有1277个,减少39.85%;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有1327个,减少了53.11%;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有19200个,增加了2.73倍,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53.10%,比重最大;港、澳、台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有5876个,增加了42.62%。
普查资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同时也反映了我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私营企业投资成效显著。2001年我市私营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全年营业收入652.85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8.30%,比“一普”增长8.50倍,其中前十位占全市私营企业法人营业收入的10.18%;我市毗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口岸建设条件的改善,对港、澳、台商更具吸引力,我市港、澳、台企业法人单位数5年来增加了1756个,增长了42.62%,但随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和深圳特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减少,对我市一些类型的企业,如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