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表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表的通知
(中府办[2004]46号)


市属有关单位:
  为完成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了《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表》。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工作意见,请认真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围绕目标管理加强领导,把完成本部门主要目标和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部门的工作重点,明确分工,逐级分解,确保今年主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调查研究。各部门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制定工作措施。对涉及面广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在部门内部实行目标管理,任务到人,层级负责,保障政府目标管理的实现。
  三、加强沟通协调。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部门之间要共同协作,认真做好衔接和协调工作。
  四、加强督促检查。各部门要加强对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的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向市政府办公室报送上季度工作情况,明年1月10日前报送全年完成情况。市府办将对部分重点项目组织专项检查。

  附: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表

  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
  目标和任务分解表

  (共90项)

序号

项目内容

责任单位

责任人

一、经济贸易方面( 19项)

1

完成全市生产总值562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2%。

2

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制定扶持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化工制品、纺织服装和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制定和完善装备业发展规划。

3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研究和规划,重点做好临海工业园开发建设协调工作。

4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主动适应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长12%。

5

加快实施“网上审批”系统工程建设,争取绝大多数政府部门的审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时限。

6

加强价格调控,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提高明码标价普及率和规范化程度,继续推进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度和落实教育收费“一费制”,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7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775亿元(现行价),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新办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

市经贸局

李武彪

8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引导和支持镇区办好小榄轻博会、沙溪休闲服装节、古镇灯博会、火炬区电展会等大型会展。

9

努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及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尽快扶持培养一批强优民营企业。

10

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政府支持贴息贷款2800万元,拉动财政总投资20亿元以上。

11

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质量振兴战略,创省以上名牌10个以上。

12

建设“信用中山”,整顿和规范市场积极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

13

加强电力运行调控,制定并实施2004年中山市工业用户错峰用电方案和地方电厂顶峰发电方案,完成500千伏香山输变电路及其配套工程建设。

14

把质量兴市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净化中山市场。结合区域特色经济,重新定位一批重点整治产品,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专项质量整顿工作。

15

继续深化市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市属企业要改制企业20家,关闭企业清算销户34家,清减债务21.2亿元。提高公有资产营运效益,确保净资产收益率5%以上,资产负债率70%以下,上缴市财政收益2800万元。

16

做好“山、水、名人、岭南文化”等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培育中山旅游拳头产品。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2.45亿元,比2003年增长20%。

市旅游局

车卫

17

推进社保扩面工作,确保今年参加养老保险72万人,社保总参保人数要达到300万人次,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和养老金社会发放率分别达100%。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陈付松

18

及时处理好劳动关系纠纷,配合企业做好用工需求工作。完善职业培训网络,全年全市职业技能培训2.37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65万人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9

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就业率为70%以上,达到12600人,新成长劳动力实现100%培训、100%就业。

二、农业农村方面(9项)

20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35.2亿元,增长3.5%;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6976元,增长7%。

21

积极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责任制考评制度,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值有所增长,力争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39万亩,总产量14.3万吨的任务。

2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和绿色农业,引进推广一批名优稀特新品种。

2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争取4-5家企业列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4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年末全市机械总动力达56千瓦,水稻机耕率98%以上,机收率65%以上,水产增氧率85%以上。

25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至年底60%镇区启动改革工作。巩固、提高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和会计委派制,提高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继续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26

组织实施农村“五项工程”。年内新建4米宽以上农路81.4公里,农桥51座,涵闸22座;整治低产鱼塘47300亩;投入资金1.5亿元,计划整治内河320公里;巩固和提高“四旁”绿化成果,力争达到“一路一树,一树一景”的要求;完成“一区三线”改造第五期工程10035亩种植工作。

市农业局

市海洋与渔业局

市水利局

市林业局

卢君达

梁梳九

李达明

伦 泉

27

完成长江库区生态林改造第一期工程4833亩种植和抚育任务;完成生物防火林带造林92.06公里,抚育177.6公里,维修防火线376.47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市林业局

伦泉

28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干堤加固20.2公里,铺开险段整治11宗,重建水闸10座,新建泵站9宗,除险加固水库2座。大涌口水闸重建工程年内动工。

市水利局

李达明

三、城建交通方面( 19项)

29

强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建设,整治城市出入口,包括京珠高速宫花入口、京珠高速翠亨入口、江中高速港口入口;改造博爱路、起湾道、民生路等城区道路,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30

加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整治重点整治崩山涌、羊角涌、岐头涌、莲兴涌等河涌,建设博爱路排水渠。

31

城区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并积极向镇区推广;建设全市医疗卫生废物集中处理基地;加强“城中村”环卫管理。

32

完成浦渔洋10万吨水厂迁(扩)建工程。

33

建设一批休闲广场和生态公园,包括建设岐江广场、紫马岭公园健身广场、长江水上乐园。

34

启动南部、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项目,继续做好中心组团垃圾处理基地的建设。

35

加强对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的指导工作,鼓励中心镇大胆发展;落实各镇中心村建设,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

市建设局

叶富强

36

完成全市总体战略研究与概念规划的编制整合工作,并在次基础上开展新一轮中山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市规划局

萧剑忠

37

完成全市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开展全市供水规划、抗震防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38

开展旧城区分区规划和路网规划的编制。

39

全面推进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配合城市化建设进程,有针对性收购征用土地,提高土地储备量,着力盘活闲置工业用地。

40

完善和更新2003年、2004年的中山市基准房价和基准地价体系,建立二手住宅房地产交易电脑化评估正式系统。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积极消化空置房。

41

抓好悦来南解危解困住宅小区的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城区700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42

落实国家土地资源保护政策,联合有关镇区整治采石(泥)场、沙场、陶土场、实心砖厂,实施复绿、复耕工程。

43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周边城市交通网络对接,配合省做好轻轨和“两纵两横一环”高速路网建设准备工作;启动“五纵五横”路网规划,加快镇际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古神公路、新沙水公路、福源路、南沙公路的建设及番中公路、岐江公路改造工程。

市交通局

崔振南

44

年内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准备工作,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制定论证生态市规划。建成中山市污染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并通过国家检查。

市环保局

罗焯添

45

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规划和建设中嘉污水处理厂二期、珍家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和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重点整治神湾麻子涌、坦洲安阜涌、阜沙鸦雀尾涌。

市环保局

市建设局

罗焯添

叶富强

46

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计试点,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审批、验收、排污收费等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

市环保局

市经贸局

罗焯添

李武彪

47

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市政设施的巡查,认真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

市城管执法局

何培华

四、财税外经方面( 11项)

48

确保一般预算收入30997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即按照2003年口径,不考虑出口退税从地方退25%因素);全市地方可支配财力420272万元(其中市本级369555万元,火炬区50717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20272万元。

49

完善市与镇区分税分成管理体制,继续加快以体制和专项补助为重点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促进镇区平衡和协调发展。

50

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1

引导镇村建设厂房宿舍等物业出租,增加集体收入。

52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确保教育经费增幅与财政支出增幅基本同步,协助镇区筹集资金办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确保科技三项经费增长。

53

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拨款的绩效评估。

54

实现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55

转变和完善招商引资思路,积极引进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强、对财政贡献大的产业。

56

继续推进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抓好外经贸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产品国际标准认证,增强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57

做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工作,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市外经贸局

58

强化口岸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加大对“大通关”建设的协调促进力度,进一步提高口岸运作和通关效率。

五、科技教育方面( 10项)

59

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22%,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100家。

60

加强专业镇的内涵和功能建设,重点引导和推动专业镇建立和完善适应特色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拓宽创新平台的服务面和服务内容。

61

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年内组建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组建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62

年内力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80家。

63

推进教育强市。年内争取7-8个镇区通过省教育强镇(区)评估。

64

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使镇区教育投入财政性经费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5%以上。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筹集2-3亿元扶持镇区调整学校布局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校长聘任制、校长负责制,校长竞争上岗、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年内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和首届中山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工作。

65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力争今年新办15所民办中小学,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2000人,占全市比例达到14.4%;扩大民办高中段学生比例;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力争民办幼儿园的比例达到50%。

66

加快建设规范化学校步伐。计划投入建校资金23617万元,撤并34所中小学,完成基建面积17万平方米;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取计算机人机比达到11:1,校园网数量达到100个,130所学校通过光纤实现“校校通”上网,其余实现ADSL宽带上网。

67

启动振兴初中行动计划,扩大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初中升学率达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2%,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使优质高中学位覆盖率达到60%。

68

协助电子科技大学、广东药学院等高等院校办学,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

六、社会事务方面(21项)

69

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分布规划,提出整合优化全市应急救援资源的具体措施,筹备建立中山市注册安全主任协会和中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会。

市安监局

李武彪

70

推进安全五项工程。全面组织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完成100座危桥(涵)改造;加快城区危房改造,完成4.5万平方米旧房拆迁工作;抓好疾病防控体系重点工程;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市水利局

市交通局

市国土

资源局

市卫生局

市农业局

李达明

崔振南

刘占祥

梁厚祥

卢君达

71

进一步加强救济优抚工作。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完成64户重点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及70%以上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落实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创省一级敬老院4间;按计划完成“老人星光之家”的目标任务。

市民政局

韩锡江

72

完成计划生育率达到91.6%以上,出生率控制在11.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吴兆瑜

73

保持对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的“严打”态势,查禁“黄赌毒”,全面推进禁毒“03工程”;全市刑事发案上升幅度控制在8%以内,破案数增幅在5%以上。抓紧建设市戒毒所、巡警支队营区、警察培训学校。

市公安局

黄树安

74

实施“农村体育年”,抓好镇村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组织、设施、活动、管理服务等“四个网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力争全年增加值达到1.3亿元。

市体育局

黄有泉

75

落实预测排查和跟案制度,落实关口前移,加强对基层信息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加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调处力度。进一步做好村居信访工作,完善市、镇村三级信访网络。

市信访局

周小军

76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在财政、计划生育、民政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着重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各专项治理。

市监察局

余建行

77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完成50%以上镇区防保所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第二人民医院的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力争今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达90%以上;创建1个国家卫生镇、2个省卫生镇。

市卫生局

梁厚祥

78

强化法律援助职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市司法局

林国合

79

切实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和深化执法责任制。

市法制局

招 鸿

80

加强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完善《镇区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积极开展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分析。

市统计局

麦流江

81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认真做好2004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市审计局

邓杰钊

82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今年计划引进各类人才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万人,使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6.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2万人。

市人事局

容仲贤

83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年内基本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商业博物馆的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切实保护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秀民间艺术,加快新代名人故居修缮工程及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市文化局

郑集思

84

做好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和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切实加快“四个一流”新型台站建设的步伐。

市气象局

林雪亮

85

建设中山电子档案馆,开展中山(香山)明清时期档案开发利用。

市档案局

冯荣球

86

制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实施方案;投资400万元全面完成市到各镇区干线光纤网的环网工作。

广播电视局

刘炽良

87

拓宽国际交流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市外事局

高银娇

88

协助办好第五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依法维护侨益,处理好涉及华侨祖坟和重点侨务对象祖墓的相关工作,抓紧落实退还私改非住宅侨房的扫尾工作;成立侨资企业协会;与中山电视台拍摄电视专题片《海外中山人》。

市侨务局

卢艳红

89

拓展和深化对台经济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岛内台商参加我市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完成好省政府举办的“粤台经贸交流会”交办我市的有关任务,并做好相应引资工作。年内会同各地及有关部门完成引进台资计划指标,并力争有一定增长。

市台务局

黄全欢

90

推行镇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纳入全市社保年审同步操作,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积极就业;落实残疾人培训及安置就业政策,切实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扩建特殊学校二期工程和中山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制定推进措施,通过2-3年努力使我市残疾人事业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市残联

简海燕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