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市、镇(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增加农村卫生事业经费和初级卫生保健专项经费。
(二)完善初保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功能,按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要求,完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网络,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挥传统医药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的初保需求。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初保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深化农村卫生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转变服务观念,全面提高人员素质,以较低的费用为农村居民提供较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强化督促检查指导。市卫生部门要建立监测和评估制度,将农村初保有关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调查范围,及时、准确反映实施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镇区参照省有关指标体系制定本镇区的目标指标体系(见附件1、2),实现程度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认定。为确保农村初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市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对各镇区实施农村初保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2004年底对各镇区及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初保实施计划和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2005年底对各镇区及有关部门进行中期监测评估,了解农村初保工作开展情况。2008年对有关部门落实农村初保工作措施进行阶段性督查,推动农村初保工作进度。2010年对全市完成农村初保情况进行终期评估、总结。
附件:
1、中山市农村2001-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指标体系(以镇区为单位)
2、关于《中山市农村2001-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指标体系》的说明
附件1:
中山市农村2001-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实施
指标体系(以镇区为单位)
指标体系 | 目标(%) |
2005年 | 2010年 |
1、镇(区)政府支持 | |
1.1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100 | 100 |
1.2政府对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元/人均/年) | 增长幅度不低于镇区财政预算内增长幅度 |
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员建设 | |
2.1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 | 100 | 100 |
2.2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占在镇(区)、村两级提供服务的医生总数的比例 | 95 | 100 |
2.3镇区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 | 95 | 100 |
3、基本医疗管理规范率 | 100 | 100 |
4、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 |
4.1 主要慢性病管理率 | 50 | 70 |
4.2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 | 90 | 95 |
4.3 计划免疫接种率 | 95 | 98 |
5、卫生监督 | |
5.1食品卫生合格率 | 90 | 92 |
5.2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 | 90 | 95 |
5.3 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 | 80 | 85 |
6、妇幼保健 | |
6.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95 | 98 |
6.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 90 | 95 |
6.3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 95 | 98 |
7、环境卫生 | |
7.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100 | 100 |
7.2卫生厕所普及率 | 93 | 98 |
8、健康教育 | |
8.1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 | 80 | 85 |
8.2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 | 100 | 100 |
8.3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 | 75 | 80 |
9、医疗保障 | | |
9.1 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 | 80 | 85 |
9.1.1合作医疗覆盖率 | 90 | 95 |
9.1.2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 | 10 | 60 |
10、居民健康水平 | | |
10.1婴儿死亡率(‰) | 15 | 10 |
10.2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25 | 20 |
10.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18 | 15 |
10.4 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0万) | 150 | 150 |
10.5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1.6 | 1.0 |
10.6 地方病患病率(/10万) | 达到国家消除或控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