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年度编纂出版《中山年鉴》 《中山年鉴》是政府年度公报,由市政府办公室主持编纂,按年度出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每年7月底出版发行,确保年鉴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各镇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年鉴组稿列为年度常规工作,指定主要领导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年鉴编写工作。年鉴组稿单位要按时按质完成撰稿工作,于每年4月底前提交年鉴稿。
五、加强对全市志鉴类地情书刊的出版工作 为提高中山文化产品的整体档次,彰显中山文化建设的高水平,使志鉴类地情书刊成为体现中山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我市志鉴类地情资料书刊审核工作的通知》(中府办[1999]13号),由市志办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编纂、统一审核、统一验收、统一出版志鉴类地情书刊,加强全市志鉴类地情资料书刊的审核验收,保证出版物的准确性、权威性、学术品位和资料价值。各编纂单位要严肃认真地编纂志鉴类地情书刊,配备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资料收集的审核制度,坚持严谨科学的著述要求,规范出版版式、印刷和包装。各单位主管领导要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杜绝政治性错误,减少知识性差错,全面提高我市志鉴类地情书刊的质量和水平。
六、深入开展地情研究、市情宣传和服务工作 地情收集、整理和研究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志办要切实加强与社科联、文化局、档案局等部门的合作,全面征集和系统整理我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志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逐步收集家谱、族谱,作为研究我市人口来源、分布、迁徙和发展历史的重要地情资料。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要积极配合,按照媒体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栏目和专题,配合市志办做好市情宣传。加强地情调研,继续推动读志用志活动。配合教育局等部门编撰中山乡土教材,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本。要结合我市编志、修志工作的需要,组织和参与各类有价值的地方文化和地情研讨交流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精选题材,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同意,编纂出版系列地情书刊,宣传和推介地情,为中山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好服务。
七、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 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2005~2010年规划,2004~2005年期间做好规划前期准备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化手段,实现修志和开发利用志书资源的信息化目标。在办好纸介质志、鉴类刊物的同时,要根据市场和读者的需要,逐步增加电子版、网络版的地情书刊,做好建设中山地情资料信息库的基础工作。系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市情资料,完善地情信息库的服务功能,全面提供市情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