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关于印发《沈阳市市政设施维修养护作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十一)人行地道应每季度定期检查主体结构的完好程度。若发现破损,应及时维修。地道内排水管道应经常检查,如有阻塞及破损,应及时清理疏通和修复。
  二、道路维修养护
  (一)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按照工程性质、规模、工程量等,分为小修、中修、大修三类。其中:小修为保持设施完整所进行的日常养护,主要是对道路设施的零星修补;中修为以恢复道路原有功能或以综合性修理为主的修理工程;大修为以改善道路通行状况为主的局部工程或道路翻修加固工程。
  (二)要经常保持道路各部位技术状况良好,加强小修保养,及时处理破损,提高道路设施的完好率。
  (三)沥青路面的养护,必须保持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当路面出现裂缝、松散、坑槽、拥包、啃边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小修保养。采用沥青混合料施工,应在10℃以上气温且无大风的天气;因特殊情况必须低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雨天不得摊铺施工。铣刨过的沥青结构,应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干净,并选择乳化沥青做粘层油。沥青路面修补质量,应符合《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90》的规定。
  (四)大、中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要求。
  (五)常见病害的处治。
  1、裂缝病害处治。
  (1)因基层干缩和冻缩引起的裂缝,裂缝宽度在10mm以内的,应清除缝内杂物与尘土,灌注乳化沥青或粘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宽大于10mm,清除缝内杂物并清理裂缝边缘,采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注,捣实后碾压平整。
  (2)因基层及土基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应先处理基层和土基,后修复面层。
  (3)碎裂应采用挖补方法维修,若基层和土基破坏,必须一并处理。
  2、坑槽病害处治。首先须对基层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如存在问题应先处理好基层后再对面层实施补修。修补前坑槽边缘应采用机械切割形成规则几何图形(坑槽边缘结构不应存在松动现象),边缘立面应刷涂粘层油;当坑槽深度超过5cm时,应分层碾压;冬季修补坑槽,可采用沥青冷补材料或其他临时稳定材料,待施工条件具备时,再对其进行二次修补。
  3、翻浆病害处治。因面层成型不好或裂缝,受雨水浸入引起的轻微翻浆,可待路基水份蒸发且路基稳定后,修理裂缝或挖补更换面层。因基层质量不好或土基原因产生的翻浆,应清除翻浆路段基础,重新对基础处理后实施路面补修。
  4、拥抱病害处治。可用铣刨机进行整平。面积较大的严重拥包,应先将拥包铣除,清扫干净,洒油后重新摊铺面层;对因结构层滑移所产生拥包,应先将拥包铣除,对下层进行处理后,再重新摊铺面层。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