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层次。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实现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税控收款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落实《关于加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战略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全省50强企业的指导,加快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加快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国际转移,注重招商选资和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引进跨国公司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和地区总部、采购中心,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落实《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我国信息产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海外投资,并购国外企业,建立生产基地。
加强信息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国际制造基地的要求,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基地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强检查和指导,对省级信息产业基地进行审核验收,促进各产业基地在提高集中度和掌握核心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为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整合软件产业发展资源,协调落实江苏软件园的管理体制改革。
(三)以政策法规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政策法规工作。加强信息化政策法规和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拟定《江苏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逐步建立与之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体系。推进《
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抓紧研究制定我省配套规章。针对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我省具体落实措施。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功能性标准,推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做好国家经济普查工作,健全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财政投资信息化工程的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