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5)的通知

  4、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 大力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教育和培训,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新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3000台以上计算机,人机比从现在的13:1提高到2005年的10:1;完善和发展中山教育信息网,实现“校校通”。2005年全市所有学校都通过光纤专线上网,50%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2004年底,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的电脑全员培训,95%以上教师达“初级程度”,30%以上教师达“中级程度”,15%以上教师达“高级程度”,实现培训制度化。 建设大容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研究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形成特色,充实教育资源库。 每年评定15所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开展信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卫生信息化。 建设市镇两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纳入全市应急指挥系统,并实现联动。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建立畅通的疫病情信息报送体系。2004年下半年,初步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网络建设的步伐,推进资源共享,逐步开展包括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急救信息、医药咨询、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电子病历等医疗卫生信息交流和服务。
  (3)文化信息化。 文化信息化是加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任务是:开发一批有中山特色的数据库,包括孙中山史料数据库、孙中山图片库、中山名人数据库、菊花数据库、灯饰数据库、中山文化库藏数据库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中山文化信息网为核心,整合文化系统各网站资源,创建具有中山特色和品牌的文化信息网。拓展办公自动化领域,实现全文化系统各单位、各镇区宣传文化中心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力争2年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使中山成为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引导我市集成电路、通信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电子元器件等信息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国际著名企业,支持企业设立设计研发中心,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信息服务产业。
  (1)电信服务业。 2005年全市通信业务收入达43.9亿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24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16万,全市电话普及率134.65%。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网络交换能力,扩大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开展无线宽带接入网业务。
  (2)邮政业。 以综合计算机网和全能计算机网为基础,通过整合物流信息化资源,将全能网、综合网和本地化业务系统整合为邮政信息网,形成一个平台,多种接入,统一认证,多个应用的邮政信息系统,加快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3)广播电视业。 利用广播电视的巨大资源,开发声、像、数据等多媒体增值业务,建立广播中心音频网络系统及大型音频数据库,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水平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逐步开发各类信息服务,包括宽带INTERNET接入,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争取在2005年实现模拟电视业务向全面数字电视业务的过渡,按国家统一标准建成交互式多功能的数字广播电视综合网。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内需,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三网融合。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