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税务信息化。 2004-2005年,继续深化和拓展“金税工程二期”的进一步应用,把一般纳税人认定系统和纳税评估系统纳入金税工程系统,加强对货物运输发票、海关出口专用缴款书、废旧货物收购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电子稽核,全面加强增值税的电子化管理。另外,配合“金税工程三期”系统,实现对增值税发票和税款的全面监控,逐步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开发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提高系统内部的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实现上级对下级税务机关业务执行的管理工作全面监控。建立税务综合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使用决策分析支持系统,深化行政管理系统的应用,完善和推广网上办税系统、电子申报系统、电话报税系统,建立一套功能强大的为纳税人服务的电子平台,打造“电子税务局”新形象。
(4)劳动保障信息化。 加快“金保工程”的建设步伐,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抓紧实施集医药、就业、养老、生育、工伤等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
(5)金融信息化。 建设并不断完善金融综合应用信息网,建设现代化支付体系、金融业务处理系统、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和金融监管等应用系统。加快网上银行、网上结算等新型业务的发展。
(6)工商业务信息化。 进一步完善实现工商系统政务电子化。建立移动办公系统,为工商系统工作人员提供实时无线信息查询,在线连接数据库信息、工商证照巡查,企业资信查询等多种快捷、安全的服务。
(7)金盾工程与智能交通信息化。 以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网络为依托,党政统一平台为基础,完善市局、分局两级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公共网络信息监控系统,实现跨警种、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建成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动态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中山公安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对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进行自动化安全监控管理。 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公用信息平台,以及交通调度管理系统、停车信息发布及公共客运交通运营与管理系统和货物运输管理系统。
(8)城建信息化。 进一步完善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信息网,加快中山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步伐,2005年前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城市规划建设的综合服务。
(9)水利信息化。 建设覆盖全市的水利信息网络,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完成中山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系统工程建设,为各种水利工程防洪调转决策和指挥抢险、抢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依据,逐步实现中顺大围、五乡联围、中珠联围、民三联围、张家边联围、文明围六大堤围的单独调度和联合调度。
(10)海关信息化。 加强海关信息化是支持我市外贸出口的重要举措。做好H883平稳过渡到H2000的信息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加强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实现联网监管,网上支付、减免税申请等。
(11)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 完善内网建设,实现办公业务网络化和公文处理电子化,推进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强网站建设,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服务水平,使大部分业务在网上受理。建立中山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等专业综合资源数据库,为企业、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