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到2005年,50%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信息化管理机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80%,财务管理应用达100%,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达30%以上,80%企业建立网站。
(五)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增长20%,200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64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产值达8000万元。
四、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项目
(一)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 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的宽带主干网络。建成覆盖遍及城区和乡镇本地光纤网络。实施通信管道集约化工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需求单位提供管线服务,逐步实现管道集约化。加快建立高质量的750MHZ或860MHZ的HFC(混合光纤同轴)双向网络改造,逐步形成高速宽带双向数字网络。
(二)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市信息化水平。
1、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 完善与优化党政平台网络,推进市政府第二办公区网络建设,延伸党政平台网络,以镇区节点为二级中心点,连接市级党政机关的下属职能机构,形成市、镇区、市级下属职能机构的三级网络,为政务信息的加工与传输提供较为完善和畅通的渠道。以中山市党政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全面推广和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深层次应用,逐步实现中山市党政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推进政府管理业务流程的改革与优化,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析、应用等流程,适应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筹建政府应急指挥系统,连接已有的部门级应急指挥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中山(政府之窗)”网站建设,使其从宣传型向服务型、功能型转化,成为政府内部非密级信息的传输发布渠道,进一步共享信息,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水平。
2、重点行政业务系统信息化。
(1)统计信息化。 建设统计信息网,利用党政信息网络平台资源实现市、镇、村三级信息互通和数据库资源共享,提供实时的信息查询服务,满足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信息的需求;建立各种经济预测分析模型和统计信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宏观调控及制订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在2005年前完善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建成宏观经济分析系统、产业经济分析系统、财政金融投资分析系统、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分析系统。
(2)财政信息化。 配合“金财工程”,研发适合市情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以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的编制为切入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总会计,非税收入、指标管理远程申报支付报帐等。建立中山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实现税票电子数据的实时扣缴传送、核对及在途监控。该系统计划在2004年下半年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