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存在问题。 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良好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化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各部门网络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化发展,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对人才的培养、引进重视不够,高素质人才短缺;全民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软件和系统集成业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多;信息化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等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编制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通过信息化使社会经济各系统之间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下实现行政运转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以“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方便群众办事的信息化平台。工作思路要以实用为目标,以投入产出比作为衡量依据,不追求“大而全”,实实在在地使每一项信息化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具体做法上以点带面,以需求为导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各项信息化工程。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强市”中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产业的强势发展,提高企业生产、研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以信息化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催化第三产业中新生长点的形成与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信息环境,提升第三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促进信息化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大力吸引更多的IT企业投入资金、人才到软件开发中,鼓励软件、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服务企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软件项目和重要影响力的信息服务项目,为我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按照省的部署,逐步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突破信息化建设资金和人才瓶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本规划主要目标是:
(一)积极扶持和协调各类通信网络的发展,初步建立由电信网、广播电视专用网、电力通信网、各类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网络互联的高速、宽带、智能通信骨干网络。至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24万户,全市电话率达134.65%,普及率达49%,移动电话用户216万户;多媒体宽带用户23.5万户,多媒体宽带容量11.6G,基础数据用户5100户。使通信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电子政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积极配合行政体制创新。2005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树立为民服务的新形象;以信息共享为基础,推进以自然人、法人、地理、经济为代表的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办好“中国·中山(政府之窗)网站”,开展网上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培训制度;提高管理、决策、服务水平,增强应变能力,使政府内部办公运作规范高效。
(三)积极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教育系统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中山教育信息宽带网对整个系统全面覆盖,基本实现教育系统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初步形成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骨架,各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向临床服务转化,通过信息化深化卫生改革,发展卫生事业;整合文化系统各网站资源,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山文化网站,有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配合省级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按时按质完成社保信息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