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启动名教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大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良好风范。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校长选任和管理机制。努力培养本地优秀教师,同时积极引进市外、省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干部教师队伍。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名校长评选工作,创设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建立市、镇两级学校干部培训体系,采取国内与国外、境外培训相结合、挂职学习与带职见习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学校干部培训渠道,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菜单式”培训计划,创新干部培训方法,切实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鼓励高中优秀中层干部到初中担任校级领导,逐步建立高中骨干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先到初中挂职锻炼、初中提任校级领导先到高中挂职见习的制度,创新学校干部培养机制和体制。在继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改进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五)推行四个“整体负责制”,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推行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整体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整体负责制,以科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整体负责制,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全程整体负责制,开展年级、科组(备课组)、班级和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价,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级级过关、科科过关、班班过关、人人过关。
(六)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新观念。树立整体质量观,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市直公办初中只在城区招生,并继续实行电脑派位;镇区初中招生按照就近免试入学、相对集中的原则分配初中新生,各类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均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初中招生考试。树立全员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从过分关注少数优生转变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上来。建立后进生辅导制度,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使不同学力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树立全面质量观,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从过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时空保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广泛开展普及性的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树立和谐质量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拓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创办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特色学校,为各类优秀学生的优势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
(七)大力改善和切实加强初中德育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社区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切实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大力开辟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学校文体活动设施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特别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切实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特别重视养成教育,形成勤奋学习、勇于进取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