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州政办发[2005]9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和“两个确保”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城乡统筹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合力推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但是,我州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础尚不牢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劳资涉稳案件时有发生。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建立就业保障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加快建立就业保障体系,有效推进就业与再就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州委、州政府加快推进六大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建立就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加快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从2005年起,全州力争通过6年时间,建立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形成良性就业机制,“就业难”问题明显缓解,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突破。
(一)增加城镇就业人数。开辟就业基地1000个,开发就业岗位90000个,实现城镇净增就业人数1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万人、“4050”人员(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人员)1.2万人。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65个,创建“最充分就业街道”4个,创建乡镇劳动保障示范站100个,构建“州-县(市)-乡镇(街道、场)-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三)规范发展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全州建成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公共职业介绍市场,培育100家诚信民办职业介绍机构。
(四)畅通转移就业渠道。开辟劳务输出基地80个,劳务输入基地200个,建立劳务区域联络网点100个,实现新增转移就业3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突破70万人,年劳务收入实现35亿元以上。
(五)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训各类劳动者20万人,其中短、中期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转移就业培训8万人,培训中级技工10000人,培训高级技工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