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由民政部门负责承办。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其命名、更名由该专业部门负责承办,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地名的标准化处理
第十二条 凡符合本规定,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
第十三条 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具体技术要求,以民政部制定的技术规范为准。
第十四条 汉语地名中的方言俗字,原则上用字音(或字义)相同或相近的通用字代替。对原有地名中带有一定区域性或特殊含义的通名俗字,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审音定字后,可以保留。
第十五条 地名中的罗马字母的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
第四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
第十六条 地名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市民政局负责编纂本市标准化地名工具书,及时向社会提供法定地名。其他部门不得编纂标准化地名工具书。
第十八条 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告、文件、证件、影视、商标、广告、牌匾、地图以及出版物等方面所使用的地名,均应以正式公布的标准地名(包括规范化译名)为准,不得擅自更改。
第五章 地名标志的设置
第十九条 行政区域界位、城镇街巷、居民区、楼、院、自然村屯、主要道路和桥梁、纪念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台、站、港、场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方应当设置地名标志。同类地名标志规格应当统一。
第二十条 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包括:规范化书写的标准地名汉字和汉语拼音。
第二十一条 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标志,由民政部门协调有关专业部门设置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