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商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主流产业,商业网点建设是发展现代商业的基础前提和支撑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推进整个经济发展、提高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构筑重点突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加强商业网点建设规范化管理。对市中心城区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建设,实行立项前的听证制度;从严控制市区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落实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网点分类、分级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商业网点,使商业网点建设有序、健康发展,避免发生重复布点、结构失调、同业不当竞争、浪费社会资源现象。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投资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新居住区市场空间。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发展现代商贸业。对符合规划要求,不论项目主体性质,一视同仁给予支持。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境外融资。要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加快商业网点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要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推广供应链管理、单品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网上采购、交易、服务。
(五)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商贸业属竞争性行业,商业网点的现代化建设和各级商业层面的形成,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实力经济对网点建设的拉动能力。要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对符合发展方向、居民需求迫切的“农改超”、连锁经营、保护发展“老字号”和商业街建设等,给予相关扶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投资方向的信息引导,改善服务,搞好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六)发展横向联合,培育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沿路沿水扩张辐射;其次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历史机遇,实行东引西进。积极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的产品和资金、技术和设备;参与西部地区市场开发,输出劳务和技术;利用长江分界线的地理优势,继续加强南延北进,积极发展边沿经济,促进南北产品和资源的市场交换,带动自身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