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持一批生物医药示范企业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偏小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尽快形成以若干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小型生物医药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群体。市重点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基础较厚实的生物医药企业作为科技示范,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给予示范企业积极支持。实行分类指导,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现代中药、生化制药等领域都要重点扶持一家或多家示范企业。积极组织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推动其朝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配套有力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上中下游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服务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中介机构,具体承担项目跟踪管理、新药申报、市场调研、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办理等工作,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要依托基础较好的高校或研究院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健全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我市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水平。根据中、西药研究开发的需要建设GLP(非临床安全性实验规范)中心(实验室):针对肝炎药物、肿瘤药物和现代中药临床试验需要建设GCP(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临床中心。根据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的需要建设GMP(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中试基地。依托广州地区高校,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生物信息中心。并逐步筹建新药筛选中心、转基因植物技术中心、动物模型中心等,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五、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事业
中成药产业是我市医药产业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所在,在国内声誉卓著。但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企业缺少新产品和先进工艺,创新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中药现代化工作,增创中成药产业新优势。在研究开发方面,以我市中医药界的重点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依托,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药的技术含量、疗效和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新产品,改造广州传统的名优中成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中药GAP、GLP、GCP、GMP、GSP系列标准规范,重点解决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和农药、重金属残留量的控制问题,使中药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在产业结构方面,要引导我市中成药产业的布局调整和企业重组,盘活闲置资源和生产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中药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协作体系。要加强穗港合作,借香港提出建设“国际中医药中心”的机会,利用其融资、贸易、营运等优势,结合我市在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共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