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系列医药规范(GMP、GSP、GAP),特别是完成主要生产基地的GMP改造,并逐步达到与国际接轨。二是依靠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可成立股份制实体型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也可通过项目公司运作及上市。三是围绕中成药的二次开发进行配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引入新型工程装备。四是加强中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ERP应用和利用现有批发零售网络发展B2C配送体系。
3、加强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合作
(1)大力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广州
一是大力支持国内优秀的中药企业在广州投资建厂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形式包括兼并控股等。二是积极联系国外知名天然药物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广州建立大型植物药厂或研究开发中心,提高广州中药产业的总体实力。三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掌握的现代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我市的中药研究开发或生产,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利用基因芯片,生物信息技术进行新药筛选、开发等。
(2)定期举办“广州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博览会暨发展论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该活动广邀海内外政府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参加,为集中药产品、技术、资本、人才和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国际展览和研讨盛会。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产品的贸易、招商引资、人才招聘等;企业形象展示,汇展我市及国内外最新成果和产品;各种专题论坛,学术交流,市场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发布等。
(3)开展穗港中药产业合作
通过粤港两地政府的正式沟通渠道,推进穗港科技界、企业界在中药研发、生产、融资、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香港进行融资并充分利用其设备、信息优势,共同开拓海外中药市场。
(三)构筑两个平台
根据广州的具体情况和中药科技发展的趋势,构筑“技术支撑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高起点发展平台。
1、技术支撑平台
(1)加强对现有国家级研究中心(基地)的支持力度
将广州地区的“国家药品(中药)GLP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GCP中心”等作为示范基地加强建设力度。引进和建立新的新药评价实验模型及相关方法;开展各类新药安全性评价及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2)组建新的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链,建立协作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