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体而言,全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不协调,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大。一是产业规模偏小。全省环保企业仍以小型规模经济单位为主,规模小、产品品种少、优质产品少。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高技术含量产品缺乏。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等机构多、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环保技术咨询与服务业滞后,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还刚刚起步,治理设施运转效率低。三是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环保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全省环保产业缺乏必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产品的质量、性能、运行成本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市场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还不能自主制造。
二、面临机遇
(一)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节能减排指标将继续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各级财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电力、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城市污水、城乡垃圾处理等仍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环保技术、环保装备、环保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绿色采购”采购目录中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已由第一批公布的13类 444种,增加到19类748种。公众环保意识、环保观念进一步增强,绿色环保产品成为日常消费的首选产品。
(二)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为环保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发展环保产业将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先进装备、技术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排放,转变发展模式,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将为我省环保产业建立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对一批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低的产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提升,为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一大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和产品的淘汰退出,以及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瞄准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转而从事环保产业或生产环保产品,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四)目前,环保产业从业单位众多,但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产业结构以工程设计施工、综合利用和咨询服务业为主,装备制造业较为薄弱;环保产品以相似度高的一般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少;技术以引进消化为主,自主研发技术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市场不够成熟和规范,环保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省环保产业必须抓住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