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继续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培训和督导工作,及时总结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对策;指导学校抓好课程方案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抓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加强对全市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控,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加强高考研究工作,确保高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完善小学入学地段生管理、借读生资格认定、小学升初中的学位分配办法以及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批次等问题,确保中小学招生的公开、公平、公正。继续探讨、完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体制和招生考试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统一规划,规范管理,保证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一)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的品牌。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积极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继续加快优发展质职业教育,使我市的省级重点及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位数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位数的比例达到60%,力争建设1-3所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争取创建2-3个省级实训中心,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以推进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试行学分制为契机,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创新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办学质量。
(十二)加强质量建设,提高市属高校的办学水平。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评选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促进市属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推进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继续支持广州大学“申博”、全校搬迁和迎接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做好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做好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十三)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增强学生体质;按计划完成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第二阶段工作,使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达到100%的开放率。开展学校预防传染性疾病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落实健康教育课,加强“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工作;加强性健康教育,继续开展“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学生营养配餐试点工作。举办广州市第四届学校少儿艺术节、广州市学校民间美术特色年评比大赛等活动,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学生国防教育。继续建设广州市青少年“科普谷”,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