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优化配置农民教育资源
各级各部门要将农民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进行合理利用。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调动科研院所、老年科协等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农民教育培训目标提供保障。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原则上可以合并。电视、广播、报刊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要与农民教育资源共享。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要设置农民教育专题,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活动。
五、建立健全农民教育激励机制
市、县两级要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考核机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或农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申请所学专业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各类农业职业学校(国家承认的中等专业学历以上者),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参加相应职业技术鉴定时,理论可予免考。工商、税务部门要研究优惠政策,适当减免有关税费,支持各类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各类金融机构要优先为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提供信贷支持,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开发的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并列为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六、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常德市农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农村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卫生局、市农机化局、市畜牧水产局、市移民开发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团市委、市妇联、市农科所、市科协、市经管局、市乡镇企业局、市蔬菜办、市远教中心、市农民素质教育办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高办公室,由市农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农民素质教育办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高在市农民素质教育办内。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开展本地农民教育工作。要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培训,规范乡土教材的编写、出版使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要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符合农民实际的经常教育,努力开创农民教育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