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在教育科研相对落后的地区,大力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以区、县级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基础,进一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教育科研发展较快的地区,强调"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需要的同时,课题研究要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研究质量和提升研究品位。中小学侧重进行微观研究、应用研究、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侧重宏观研究、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形成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形成学校科研特色。根据不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形成各自教育科学研究的特色。积极鼓励和大力提倡根据本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选择能够承担并能够做好的课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深入进去,持之以恒,形成特色,形成精品。"十五"期间,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若干个学校的科研特色和形象品牌,逐步形成不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提高全市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4.优化配置全市科研资源。对全市教育科学研究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配置,逐步提高组织程度和组织水平。通过"十五"规划,将各方面的教育科研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和主动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为教育科研创设更好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专家学者的学术优势,发挥理论先导、指导的功能和作用;要充分发挥地方科研、教研部门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贴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优势;要充分关注、满足和尊重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迫切要求和创造性的实践。
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科研信息管理网络、专家库和课题库,努力提高教育科研信息收集、交流、处理、利用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研究信息、技术和方法的交流、咨询和指导。
(五)加大投入与资助力度,确保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任务重,难点多,要在加大市级投入的基础上,建立行政拨款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经费筹措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规划课题资助经费,重点投入,择优支持,调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确保教育科研任务完成;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开创性,筹集本单位教育科研经费,努力提高本单位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强规划课题经费管理,按照《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做好课题经费预算、决算, 根据"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使用经费,保证专款专用,推动教育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课题指南
一、 前 言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系统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南。
编制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市教育系统内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教育发展的系统外专家、学者提供教育科研选题参考,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课题研究规划作前期准备。
遵照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本《指南》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中微观的研究课题为主;重视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注意现实研究、历史研究与未来研究的联系;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的精华。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科研自身的不断变化,广州市教育局将及时对《指南》作必要修订。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思想观念、组织制度和技术手段的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学生成长规律。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开发重点领域,抓住重大课题,提高研究水平。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探索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决策咨询的作用,提高广州市教育的科研含量,为推动广州市教育向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