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与课题指南》的通知

  根据上述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筛选和确定了有关重大课题。

  (二) 调整规划课题总量、类别与周期

  1.规划课题的总量

  "十五"期间,为满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总需求,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科研的普及程度,使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课题的总量与"九五"相比,要有一定的增加。这种增加必须是适度的,有控制的,逐步达成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总量将控制在200项以内,改变一次性评审就基本确定五年规划全局的做法,五年中提供三次申报评审机会,第一次申报评审控制在100项以内,占总数的50%;第二次申报评审控制在60项以内,占总数30%;第三次申报评审控制在40项以内,占总数20%,使"十五"规划成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变化的系统,既有利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和环境,又有利于全市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

  2.课题类别结构的调整

  "十五"规划课题划分为"重大课题"、 "面上课题"、"专项课题"三个大的类别。

  设立"重大课题"。这是"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流成果,"十五"期间增加 "重大课题"的类别,数量控制在20项以内,加大经费资助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研究水平,确保研究有较高的质量。

  面上课题为普通资助课题

  设立"专项课题"。分别设立"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专项,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专项和农村地区教育专项三类,希望通过"专项课题",将课题研究与科研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与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与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与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结合起来。"十五"期间三类"专项课题"的总数控制在50项的幅度内,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重大课题与其他两类课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课题的进展情况可以相互转换。

  3.课题研究周期的调整

  "十五"期间将实施课题研究周期的多样化。"十五"规划课题,应根据研究的目标、任务、性质和对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确定研究周期,既要有"短、平、快"的课题,也要有时间较长、周期较长的课题。一般来说,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实践性、应用性、验证性的项目,研究的时间周期可短些,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避免大多数课题周期均为五年的不正常现象。

  提倡中、短周期的研究。第一次申报评审,中、短周期的研究占总项目数的50%左右;第二、第三期申报评审,以中、短期研究项目为主。承担第一期中短研究的项目主持人,课题结题鉴定后,有申报第二期、第三期课题的优先权。

  (三) 加强研究课题的规划与管理

  "十五"期间,不断强化课题的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课题管理制度和机制,努力实现管理出成果、出效益的目的。制订《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申报的基本程序和主要规则,进一步明确课题管理的各级各类主体,形成过程管理、经费管理、管理措施与办法等一整套细则。加强对课题鉴定的管理,完善鉴定工作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对涉及面广、应用借鉴价值高的成果,举办市级教育科研成果推介活动。制订《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课题档案的过程管理,明确课题档案归档的原则、范围、时间和查阅要求,逐步实现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力图在"十五"期间逐步提高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形成课题管理的有效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教育科研统筹与协调机制

  "十五"期间,加强教育科研的宏观协调和统筹,推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1.实施"教育科研共同发展"的策略。积极鼓励和大力提倡跨区域的联合攻关项目,以重大课题研究为龙头和纽带,逐步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动态的、开放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体和合作体,在"十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中,要照顾到全市不同地区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今后发展的潜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