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监测检测。初步建立全市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并完善市级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争取建立3个以上部级或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3个以上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初步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实现全市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信息网络联网。
5、保险与社会救助。力争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力争5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保健和生活照顾。
2005年底前完成以下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在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在校生中达到90%以上;在高危行为人群中达到90%以上;在戒毒所、监狱、劳教所等被监管教育的人员中达到95%以上。各区县(市)分别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会建设。
2、行为干预。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与清洁针具的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
3、医疗服务。全市9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4、专业培训。全市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到100%。
5、进一步完善市级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争取建立一个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检测;县级以上医疗单位100%开展艾滋病血清学检测项目。
6、结合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全市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系统。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宣传教育部门及大众传播媒体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各级新闻媒体要有计划地定期免费刊播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促进无偿献血的专题节目、文章与公益广告。益阳电视台、益阳广播电台每周至少播放一次预防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或有关节目;益阳日报和益阳广播电视报每周至少刊登一次预防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各区县(市)电视台和主要报刊每周至少播放或刊登两次预防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节目或报道。每年“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期间,各级新闻媒体要集中报道宣传运动开展情况,刊播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专题节目和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