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是:主推三十个优良品种,主抓三类栽培技术,严把三期防治关口,扩大三机作业面积,建立三级示范基地,搞好技术进村入户,全面推进科技兴粮。
各地主推品种及技术应用面积建议数见附件二。
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好以下主要措施:
1、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一是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把政策以最明白的文字、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途径,原原本本交给农民群众。二是要加快制定政策落实的具体办法。我厅将与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切实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要按照政策和实施办法要求,全面、准确、及时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督导。各地在落实政策中,要做到公开、公正,严格执行“六不准”规定,实行核、补两条线,加强指导、监督、检查,确保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百分之百落实到户。
2、坚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挖掘主产区粮食生产潜力。首先要全面落实今年的生产目标。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里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本地粮食生产工作意见。要做到政策早宣传,目标早明确,工作早部署,思想早动员,措施早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今年粮食生产的各项任务。二要抓重点促全面。在生产布局上,要重点抓主产县、主产乡,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基地和主产区的作用,带动各县、乡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在粮食品种上,要重点抓水稻,充分发挥我省优质水稻生产优势。同时大力提高旱粮生产能力和水平。在生产季节上,要重点抓双季稻,继续鼓励“单改双”,尽可能改(扩)种双季稻。三要加快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粮食主产区规划,根据2004年各地粮食生产实际情况,把兴国等9个水稻面积较大的县补充进“三区一片”发展规划中,使省级粮食主产县扩大到55个,生产能力达到全省的80%以上。积极支持15个高蛋白大豆生产优势县、10个鲜食与加工薯类生产优势县和10个食用玉米优势县的发展(具体名单详见附件三)。四是要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
3、着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主攻单产、调优品质。
第一,要抓好30个主导品种的推广。要按照好销、高产、优质、稳定、抗逆的五点要求,在确保所推的品种有种子供求的前提下,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重点是积极发展高档优质晚稻和高产优质加工早稻品种,积极做好超级稻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一是今年全省主推水稻主导品种26个,推广面积要达到290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0%以上。其中,早稻主推金优463等9个品种,推广面积1280万亩,占早稻面积的64%;中稻主推Ⅱ优906等5个品种,推广面积500万亩,占中稻面积的71%;二晚主推金优207等12个品种,推广面积1120万亩,占二晚面积的53%。旱粮主推赣豆4号等4个品种,推广面积60万亩。二是各设区市要根据当地情况筛选主导品种。省、市两级主推的水稻主导品种应用面积要达到30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62%;杂交水稻推广3500万亩,占70%以上;优质早稻(主要品质指标达到部颁标准三级以上)推广面积达到1200万亩,占早稻的60%;高档优质晚稻(主要品质指标达到部颁标准二级以上)推广面积达到1400万亩,占中、晚稻的50%;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二,要抓好三类栽培技术的应用,共推广面积7930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15.2%。一是攥住要领,着力推广水稻旱床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免耕抛秧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等5项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2680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17.9%。二是攥紧抓手,重点推广水稻双季高产配套集成、一季稻超高产配套集成、水稻秸秆机械还田与催腐技术、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等4项高产配套集成技术,推广面积4650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40.4%。三是攥准方向,大力推广推广水稻低残留病虫防治技术、绿色大米生产技术等2项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600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6.3%。
第三,要严把三期病虫防治关口。即严把耕沤期、拔秧期和破口期三大病虫的防治。重点加强稻田耕沤治螟技术、秧田超级送嫁药技术、水稻混合用药保穗技术、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和三化螟综合防治技术等7项,预计防治面积18625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68%。同时抓好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局部重发病虫的防治。
第四,要提升三机作业水平。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耕作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稻谷烘干机械化技术等4项,推广面积3340万亩,平均单项技术覆盖率17.4%。
第五,要建立三级示范基地。即抓好省、市、县三级技术示范,厅建立6个省级万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区,厅粮油局、农机局、种子站、植保站、农技站和土肥站各负责一个。11个市级千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每个设区市一个。100个县级百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方,每个县1-2个。三级示范区既要有领导、有技术负责人,也要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还要取得实实在在的示范效果。
第六,搞好技术进村入户。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进村入户工程、送科技下乡、技术咨询、技术配套集成卡等形式,重点讲解、推介粮食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技术的到位率。让农民真正熟悉品种、掌握技术,为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科技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工作要求:品种要有种子供求,技术要有抓手着力,推广要有示范培训,培训要搞集成入户,措施要有目标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