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推动低碳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抓住国家大型核电站集中建设的机遇,重点发展核电生产必备的电机、压缩机、鼓风机、输变电设备、高性能仪器仪表、核电保温材料、高压泵阀、核电专用工具、电器开关等配套产品,力争形成核电配套产业群。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挥东风公司开发电动车的技术优势,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提高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推动我省高效汽车蓄电池、太阳能蓄电池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及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开发和生产,加快开发新型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太阳能灯及微型太阳能光伏发电机组,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低碳产业群。
(十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领域,结合我省科教优势和产业实际,大力推动光电子、通信设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技术领先与规模优势。加快建设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十五)加快发展碳汇产业。重点发展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及生态旅游业。通过加快林业产业集聚,打造林业科技产业园。积极开展碳汇造林,鼓励大型企业、组织、团体出资营造碳汇林或自愿购买森林碳汇。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营造林模式。加强碳汇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测,为碳汇林的营建提供科技支撑。
五、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创新
(十六)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和研发。通过CDM项目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鼓励企业通过CDM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对我省的技术转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重点研究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埋存技术、智能电力系统开发和电力储存以及提高能效的相关技术等。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十七)加强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研究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指导目录和技术发展指导意见,鼓励低碳服务公司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太阳能光电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可再生能源等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覆盖面。推广高能效空调和冰蓄冷技术,加快中央空调系统改造。积极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光伏发电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