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校在本市州所辖县均建立了电大工作站或教学点。电大工作站和教学点拥有专职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二、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
市州分校有独立的校园,占地50亩以上或办公和教学建筑面积10000㎡以上,具有同时容纳2000名以上学生学习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行业、企业分校有直属办学实体,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公、教学场地和设施。
2、机构设置
分校设有专门的开放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和技术部门。部门负责人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人员配备
配备了满足办学需要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个本科专业至少配备1名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责任教师。与本科不相近的专科专业配备1名专业责任教师。专业责任教师实际承担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教学的能力。开设的课程均配备了合格的专、兼职辅导教师,教学效果好。配备了专职教学管理、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教材服务、考试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4、网络设施
校园网配置主干100兆以上,100兆以上接入互联网,与省校2兆专线联接,10兆以上到桌面。校园网核心交换机具备三层交换功能,接入级交换机具备可管理功能。资源服务器存储容量达5T以上。建有独立域名的网站,能有效利用分校网站发布信息,网站内容更新及时。充分利用分校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和OA系统开展教学和教学管理。分校平台能及时导入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平台教学资源,访问流畅。能够有效利用分校平台发布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三级平台的网上教学活动。配备了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双向视频室,开办英语专业的须建有语音教室。50﹪的教室实现多媒体化。每20个学员不少于一台网络计算机。双向视频系统有2兆专线与省校相联,可通过H.320或H.323接入省校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终端,传输稳定,视、音频效果好。
5、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所开设专业需要的基础实验、实训室,能够按教学计划要求开设全部基础性实验、实训。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了所设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实习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现场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三、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成龙配套。开设课程制定了规范的教学执行方案,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执行方案组织教学。整合与应用网上教学资源成效显著,网上教学活跃,学生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的参与率高于全省电大平均水平。面授辅导课不少教学计划要求总课时的30%,学生测评对老师的满意率达8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落实,按教学计划组织了课程实践教学与集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合格率达到全省电大平均水平。每学期有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检查与教学工作总结,档案齐全。
2、招生与学籍管理
规范招生,无异地招生等违规行为。学生注册无差错,学生档案完备。
3、考试管理
考点设置规范,无点外设点现象。考试组织规范,无考务投诉。试卷保密无事故。监考工作规范,未发生重大舞弊和违纪事故,及时处理了舞弊和违纪事件。形成性考核管理制度落实得力。网络考试组织严密,服务到位。
4、教材管理
按照“五统一”原则实施教材管理,统设、统服与省开课程教材统一订购率在90%以上,教材到位5日内及时发放率100%。及时足额上交教材款。
5、教师管理与教研活动
每学期都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了学生测评和学校考评,考核评价结果与分配挂钩。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组织的教学活动,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充实,资料齐全。
四、办学成果与特色
1、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面授辅导、网上教学、实践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创造了新鲜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放教育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的比例高于全省电大平均值。毕业论文的优良率高于全省电大平均值。
3、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组织的教学检查、评估、竞赛、评优等活动中获得表彰与奖励。
4、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了成功经验,学生党群组织和社团活动有成效,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学校近三年承担了市级以上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数与市级以上教学与科研成果数居全省电大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