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支撑,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努力提高单位产量和质量,着力研发油茶加工新工艺、新产品,提高综合利用,形成资源充足、开发利用水平高、综合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广西特色林业优势产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以改造现有林与新造林相结合,坚持良种壮苗、规模发展、高产高效;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基础,坚持规范管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机制创新为主线,坚持农民主体、龙头企业带动、政策扶持。
(三)发展目标。利用3年时间,建设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良种与苗木基地,保障油茶规模发展所需优良种苗供应。在良种基础上,至2015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 900万亩,2020年远期目标达到1200万亩。以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栽培及加工新技术为重点,通过新造林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实现平均亩产茶油40公斤以上,茶油精炼加工率达 80%以上,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油茶产业。建立油茶产品与副产品深加工研究与开发平台,培植具有一定规模的茶油加工现代化企业,创立品牌,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实现油茶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营销产业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优良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结合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建立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通过引进、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油茶优良新品种,改造、建设一批油茶优良种苗基地,推进苗木生产的专业化、工厂化,增强优良种苗供应能力。抓好油茶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杂交育种,提高单产水平。利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油茶良种壮苗生产繁育体系,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严格执行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检疫证、质量合格证和标签的“四证一签”制度。实行油茶良种苗木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和定向供应,切实保障苗木质量,杜绝非良种壮苗上山造林。建立健全种苗售后技术服务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
(二)建设重点原料林基地。严格按照油茶区划选择发展区域,科学安排油茶生产用地,统筹考虑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地方产业规划的前提下,规划油茶原料基地建设,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形成若干油茶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区油茶产业全面发展。全区重点在桂林、柳州、河池、百色、贺州、梧州等主要产区布局发展油茶原料基地。
(三)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适宜发展油茶种植的地区,以推广优良新品种为核心,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个自治区或国家级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通过示范基地引导、带动,大力推广良种壮苗的丰产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掀起全社会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同时鼓励发展油茶幼林间种套种农林作物复合模式,支持开展林区养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多种经营,提高油茶授粉率和林地产出,解决油茶投产前期林农收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