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搞好宣传工作,大力营造工作氛围。省教育厅将部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专题宣传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成学校也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简报等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党和政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和政策,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各地各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先进事迹。
四、 保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分担机制。我省培训经费实行政府投入扶持,用人单位补贴、培训机构减免、农民个人适当出资的投入分担机制。2004年,省教育厅从职教专款中列支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奖励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积极开展此项培训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市州教育局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措施,并督促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成人教育经费和有关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政策。
2、加强就业指导,建立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摸清全省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时了解并掌握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积极引导和鼓励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与劳务输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培训和输出互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我省职业教育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网络,以省职业教育就业信息网为平台,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畅通劳动力资源调蓄和信息共享渠道,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有效服务。
3、以“双证沟通”为突破口,推进“双证”并重制度。狠抓“两个落实”,实现“两个转变”。即:落实“一教两证”:在现有学校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逐步扩大试点学校,使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视同职业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避免重复建设。逐步完成让8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任务。对每年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培训,使其获得1至2个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学历证书的沟通,使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找到适应的切入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4、改革办学体制,创新培训机制。让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拓宽专业服务面,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进一步扩大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试点范围,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进一步改革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办法,“用标准指导教学,用鉴定检验质量,用证书引导就业”。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城乡合作办学,扩大城乡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