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跟踪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设立国内外著名客座教授职位,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开展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等措施,造就和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为有关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科学知识的培训,成为全省乃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本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通过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建立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网络等措施,形成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的重要基地。
4、通过主动承担实际工作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聘请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作为兼职研究人员,吸收其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派遣研究基地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的顾问,面向各级政府、工商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库"和研究咨询基地。
5、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起研究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成为全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基地。
三、组织管理
1、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采取我厅和高等学校共建、以高校自建为主的方式,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 2、我厅科技处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计划实施细则的制定;(2)组织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工作;(3)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并负责制订经费资助计划等工作。
3、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学校为单位实施(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在校(院)长的领导下,科研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实施单位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本单位科研机构的改革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推荐申报工作;(2)制定本单位入选重点研究基地的具体建设计划,并负责落实;(3)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建设经费。
四、申报机构及其科研体制改革
1、申报重点研究基地的科研机构必须是隶属学校的实体性研究所或研究中心。
2、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研机构应"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指导思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应理论联系实际,主动面向市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