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加快由主干线公路网、次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合成的路网建设,以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和城区仰天岗大道、天工大道、仙女湖大道等道路建设为重点,一般县道、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为辅助,乡道及村道建设为补充,构建“五纵五横”的现代交通建设网络体系。
6.争取新(余)吉(安)铁路立项,打通新余与京九线连接;配合建设“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减轻浙赣铁路货运压力。改变新余铁路单一通道,形成十字型铁路交通枢纽。
7.加紧启动新余袁河航运建设工程,规划建设新余综合码头,新钢专用码头,完成袁河梯级开发,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港航船协调发展的新余内河航运现代化体系。
8.发展“铁公海空”联运。利用向(塘)莆(田)铁路、鹰(潭)厦(门)铁路打通我市的出海通道,大力发展水陆联运、公铁海联运等多种联运方式。加快将航空运输纳入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做好陆空运输的衔接。以综合运输优势构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优势,尽快实现货物联运的“无缝对接”,构筑高效、便捷的综合物流体系。
四、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9.开辟物流项目“绿色通道”。市发改委要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物流企业等重大物流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凡经市政府确认的物流重点建设项目,可列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10.尽快启动仙女湖中心物流园区和袁河平台物流园区建设,缓解新钢公司、赛维公司等企业产能增加带来的货物存储、运输、配送、加工、集散、信息、交通等快速增长的物流压力,确保大工业物流通畅。同时,加大天润物流园区二期和三期建设的力度,促进天润物流园区尽快上档次、上规模。围绕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全力打造通衢全国、对接全球的现代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11.积极促进洋坊编组站的改造升级,形成新余铁路货运中心。在洋坊站建设专业的、适合现代铁路运输需要的暂存、转运、收发高效的综合物流园区,缓解新余铁路运输紧张压力。
五、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12.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设新余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政府提供配套优惠政策,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投资兴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经营管理物流企业实行自管自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