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加重视做好“三农”工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切实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主办: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管委)
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坚守基本农田、耕地面积、粮食总产“三条底线”,突出抓好莒中平原、莲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建设,建成小麦高产示范区5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主办: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管委)
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壮大畜牧业,提升水产业,抓好林果业,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年内新增茶园1.5万亩、瓜菜1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搭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网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主办:市科技局;协办:市农业局)
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落实国家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标准政策,确保每项补贴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主办:市财政局;协办:市农业局、市农机局)
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为基本内容的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管委)
开工建设小仕阳水库、长城岭水库和1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沭河莒县段综合治理二期、青峰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搞好龙潭沟水库规划建设。(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开发治理土地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6.7平方公里,新增造林面积6万亩。(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
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800户。(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100处,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坚持有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培植起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典型,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全面发展的城乡格局。(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各区县政府、管委)
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管委)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村级积累和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管委)
深化集体林权和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
实施阳光海岸整治工程,保护和恢复沙滩、礁石、湿地等原始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市建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城管执法局、东港区政府、山海天管委)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加工生产车间、商品货架、家庭餐桌的一体化、链条式食品、药品、农产品“三品”安全监管模式。(主办:市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市质监局、卫生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
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老龄、档案、史志、人防、气象、防震等事业。(责任单位:市文化局、档案局、外事办、台办、民宗办、史志办、妇联、老龄办、人防办、气象局、地震局)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市信用担保公司进行注资和增持,支持区县设立贷款担保机构,争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责任单位:市金融办、民营经济发展局)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区县政府、管委)
争取开工建设日照水库向市区供水三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10万吨。(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