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构建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1.健全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认真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省编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4号)精神,健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地区交警中队和乡(镇)交通安全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当地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等单位的作用,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
2.组织开展平安畅通乡(镇)建设活动。将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活动向乡(镇)延伸,组织开展平安畅通乡(镇)建设活动,力争今年年底,30%以上的乡(镇)建成平安畅通乡(镇),2011年前80%以上的乡(镇)建成平安畅通乡(镇)。同时,进一步深化交通安全村(社区、学校、企业)创建活动,3年内县道以上公路沿线80%以上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达到交通安全单位的要求。
3.全面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场、公路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严格农村客运经营线路审批,做好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衔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制订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村客运经营成本,优先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4.强化农村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严肃查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报废机动车和改装汽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对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及行人的劝导,促进良好交通习惯的养成。要改进农村地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式,将部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委托乡(镇)交警中队代办,推行“服务下乡”模式。对证照不齐的摩托车,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客运整治与规范工作,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地区二轮摩托车、拖拉机非法营运行为,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5.全面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活动。认真总结近年来“平安农机”建设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的作用,加强对现有“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投入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农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执行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制度,加大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设施投入,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监理业务规范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督促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协调解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农业(农机)、公安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有效构建、逐步完善“警农协作、信息互通、执法联管”机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