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的意见

  (二)努力开拓市外劳务市场,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领域。巩固发展西部劳务输出基本市场,继续扩大沿海及较发达城市劳务输出重点市场。加强与外省市区的劳务合作与联系,要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移民对口联系省市和对口扶贫的有利条件,在输入地建立劳务窗口,发展劳务基地,及时交流劳务信息,沟通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管理,重点培育一批劳务输出基地区县,实行基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性和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市政府和各区县(市)政府驻外省、市的办事处、联络处要建立劳务机构,发挥为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沟通渠道、联系订单和输出劳动力、帮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作风。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境外输出规范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路子,拓宽境外输出领域,组织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境外输出。
  四、努力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
  (一)构建三大服务系统
  一是构建劳动力资源调查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实现我市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基础工作。要积极构建劳动力资源系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摸清本地区可转移、输出劳动力资源的地域分布、资源总量、结构状况。
  二是构建劳动力技能培训系统。劳动力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系统,就是要摸清培训的机构规模、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并根据资源系统中提供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务工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以专业技术、适应能力及创业精神为重点,把职业技能与思想观念、从业道德、安全法规等知识的培训相结合,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劳动力培训合格率、劳动力输出就业率、劳动力转移的适应能力和多层次、多岗位要求的应对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
  三是构建劳动力组织输出系统。转移输出劳动力,是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的根本目的。要通过构建劳动力组织输出系统,调查和掌握市内外劳务需求信息,并根据信息组织资源地的劳动力开展岗位培训,有组织、有规模、有订单、有目的地输出劳务,实现“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相对稳定型”转变,不断拓展转移空间,扩大输出渠道,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能输出,能稳住,能致富。
  (二)促进三大系统良性互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