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以加强学生用书管理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生订购学生用书目录以外的出版物和辅助材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十八)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的改革。要加强研究,深入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实行等级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考试评价制度。各级党政领导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任务,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十九)创造条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建设,到2005年,实现我市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乌海市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各区建成区内,市、区属各类学校和所有高中全部以光缆的方式接入。乡镇学校凡未进入计算机网络的全部采用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实现中小学“校校通”。
(二十)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自治区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与推广,要将普通话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到2005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使普通话基本成为中小学的教学语言和城镇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学校教学、校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十一)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提高师德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并加强师德培养,把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与教师考核、聘用、晋级等挂起钩来。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努力树立敬岗爱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十二)建立培养培训相衔接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培训中心的投入,改善教师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要积极推进教学领域的改革,落实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师资培养规划与课程计划。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到2005年,小学教师中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要达到60%以上;初中教师中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4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中获硕士学位的占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