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五期末,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乌海”的基本框架。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自治区先进信息化城市行列。
2.具体目标:建设覆盖全市的多主体宽带城域网络,互联互通,其传输能力不小于2G,交换能力不小于10G。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建成区达到90%,郊区大于40%;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达到15%以上。广播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85%以上,数字广播开始向全市播出。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0台;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5%;互联网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6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税务、金融、公安、财政等部门全面实现“金税”、“金卡”、“金盾”、“金财”工程。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1.推进城市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建设和完善乌海政府公用信息平台,建成扩展到3个市区的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多种类、多速率的移动通信业务和增殖业务,推动宽带无线上网,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加快改造整合全市有线电视网,在网台分设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增值业务。研发和引进新的互联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提高互联网应用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普遍服务的建设和经营方针,综合利用地下、地上传输通道空间资源,建设乌海市集约化弱电管网工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
2.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精简优化,使之标准化、规范化,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机关内部办公的电子化、网络化,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除向主送单位发送少量供存档的纸质文件外,均通过网络传递或发布;内部办公的文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进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争取走在全区政务信息化的前列。2004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程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构建起乌海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框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程度明显提高。60%的党政业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50%的党政机关对社会公众服务在网络上提供和实现,真正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