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2005年)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2005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200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年-2005年)

  为全面贯彻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现状与趋势
  “九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二十四字”方针,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信息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九五"的各项计划指标。电信网、广电网、移动通讯网的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每百户PC机拥有数达到8台,家庭电视机平均每百户122.7台,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万户,普及率达到23.6%,全市因特网用户为1.0万户。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区内其它城市相比,在投资力度、工作协调、认识观念等方面尚有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较低;信息化软环境的支撑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软件和开发薄弱。这些问题和不足使我市信息化的水平难以更好地提高。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即面临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基础电信协议》和《信息技术协议》的生效,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息化人才的国际和国内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地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将其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当前面临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西部大开发为我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将提高我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现现代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确立为乌海市面向21世纪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重大的战略选择。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