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珠海市委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的决定

  (三)整合文化资源,塑造高品位的城市形象和文化风格。树立文化建设的整体意识,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体现珠海历史人文地理生态特点的、融创新开放务实精神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元性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城市。积极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对历史名人故居和古镇古村的保护,传承民间特色文化,培育多种文化知名品牌,丰富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内涵,凸显“海上云天,天下珠海”的城市品牌。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加强基层文化站(馆)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体育场所的建设和投入,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落实《珠海市建设文化盛市发展纲要》,进一步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树立“文化经济”观念,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技术先进、特色明显、产权多元的珠海文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群。鼓励扶持文化中介机构和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建立健全知识创新、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步伐。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在不断巩固和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金湾区、斗门区创建教育强区和我市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充分发挥大学园区的人才智力优势,促进园区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鼓励园区高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引进国外教育、科研等智力资源的新突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好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工作,努力增加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聚集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提供人才保证。
  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生态珠海
  (一)大力推进环境强市,巩固提升环境品牌。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综合反映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认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的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环境承受力相适应。突出海滨城市特色,加强对河岸、海岸线的保护和规划,营造亲水环境。按照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市的要求,建设山海型生态城市。整合规划城市景观保护地带,保护山体植被,加快城市绿化风光带建设。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同加强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建设生态型、健康型社区。
  (二)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对污染源的监管制度,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倡导绿色食品生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推进治污保洁、河水整治等重点工程,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加大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作力度。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监管。继续规范土地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农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储备制度,防止圈地、低效开发,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力促土地保值增值。加强对取土、取石、取沙的管理。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淡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积极推进环境审计。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保护法规体系,认真处理环保信访,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西部地区环保设施建设。改革环保投融资体制,推行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市场化,推进污水与垃圾集中处理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工业废物集中处理模式。加强城市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