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高质量经济。大力实施实业旺市、科教兴市和“工业西进”战略,积极发展科教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稳妥发展重化工业,在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大学园区和科技创新海岸的产学研基地作用,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继续发挥各个功能区的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盘活城市土地资源,改造旧工业小区,提高园区综合开发效益。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建立激励型财政机制。高度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镇“七站八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凡省已下放给市的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区(功能区)。
(二)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按照结构调整、战略重组的要求,通过产权多元化,吸引国内外战略资本进入,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通关”查验模式改革。发展区域性要素市场,健全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吸引内资和外资的水平,促进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提升珠海经济总体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快珠澳跨境工业区和横琴岛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珠港澳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编制,做好城市分区规划,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提高规划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城市西拓”,构筑东西“双城”框架,打造“三大经济带”,建设“七个城市组团”,构建以“一桥双港”为龙头、“五纵三横”、“两铁一网”(“两铁”: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广珠铁路;“一网”:西江国家水运主干道珠三角骨干航道网)为骨架的区域性海陆空交通枢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聚。按照“相对集中、条块结合”的原则,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和经营城市的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继续推进香洲区城中旧村改造。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四)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调控,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党委要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中央和省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和现场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加强绩效审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政策研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法治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