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和人才强市的决定

  20、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步伐。
  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到2005年底,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2005年,香洲区90%的中小学和金湾、斗门区的中学、镇中心小学接入珠海教育信息网;2007年,全市中小学接入珠海教育信息网,并和省教育科研网连接。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力度,保证经费投入,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21、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核定教师编制,配足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资力量。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以职务聘任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全面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形成教师乐教、善教、敬业、爱岗的教风。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拔和管理,启动“研究型教师培养工程”,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推行教育职员制度,促进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制定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和办法,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我市的教育岗位上来,并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
  22、办好大学园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办好大学园区,在巩固现有办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努力把大学园区建设成为珠海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和产学研基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使珠海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科教和人才中心。
  进一步提高大学园区办学质量与水平。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引导高校根据珠海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市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校学科带头人、教授等的引进力度。强化地方政府对大学园区高校的综合协调和服务职能,建立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支持大学园区高校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及需求,建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鼓励政策,建立大学园区、工业园区、企业之间互动合作机制,进行人才、项目、技术和成果等多层次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贯彻《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大力吸引港澳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珠海办学。积极推动在珠高校与港澳的合作,探索三地高校在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共建学科专业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的合作途径。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推动教育国际化。
  充分发挥大学园区社科人才的作用,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等活动,繁荣珠海的社会科学,为珠海的发展献计献策。
  2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
  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加快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投入机制。发展成人教育,鼓励在职自学,完善带薪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大学园区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全社会的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终身参与学习,促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