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专业园区的建设,引导和扶持我市各科技园区形成不同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大力度支持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支持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科技产业基地和科技载体的加快发展。继续抓好“广东现代化科技示范市”主体项目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园及广东珠海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再造新机制、新环境和新特色,引导各类园区向专业化、高集成、大基地方向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海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在继续办好以软件产业为主体的南方软件园、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特色的哈工大新经济资源开发港的基础上,在科技创新海岸范围选择有条件的科技园区设立珠海市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学研基地,加快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
1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原则,重点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推进我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城市”和“广东省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基地”的建设。扶优扶强,集中支持大型的有前景的软件项目、软件品牌和软件企业,打造软件航母企业。继续支持信息产业领域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发展,在电子政务系统、游戏软件、电力行业应用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领域着力培育若干家大型龙头企业,推动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
抓好一批企业信息化工程,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予以资金倾斜支持,建立一批行业性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化技术开发协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商业网络,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14、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广泛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要在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创新、产品水平提高、能耗污染减少等方面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认真落实包括利用国债进行技术改造投资、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减免进口增值优惠税等政策。
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在巩固和完善现有以农技推广站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同时,加快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农业生产研发和推广体系。加强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开发和引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保障监督体系。推动科技兴海,充实县区水产开发、检测技术推广体系,推动海洋技术成果转化。
15、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高区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区要做好科技发展规划,以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利用各地特色资源,找准产业突破口,促进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区镇特色经济。进一步健全各区科技行政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不断提高基层科技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市科技管理部门要通过科技下乡、下企业、下基层等经常性的活动,加强与区镇科技工作的沟通和协调,通过科技项目带动各区技术、人才、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工作,推动区镇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科学技术对各领域、各行业的渗透,组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市人口与健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保障、人居环境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体育事业等领域的科技进步。配合“文化盛市”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多媒体、数字电视、影视制作及放映技术等科技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