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
1.市场前景看好。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高端陶瓷制造企业的冲击,客观上扩大了我国陶瓷出口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前几年我市陶瓷生产企业经历了改制重组和出口受阻等多次困难历练,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河北的陶瓷企业影响较大,而对我市陶瓷企业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我市陶瓷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仍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市场前景看好。
2.企业经济效益偏低。由于我市陶瓷生产原料日趋枯竭,能源、资源紧张,原材料和燃料价格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偏低。
3.高技术陶瓷投资较少。属新材料范畴的高技术陶瓷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是一个新的发展亮点,但是我市在这个领域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投资力度不够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自主创新,抢抓机遇,积极拓展国际高端陶瓷市场。加大技改力度,实施日用陶瓷差异化、艺术陶瓷团队化发展战略,强化市场细分,推动日用陶瓷与文化、旅游、服务、家居等相关产业以及农村市场的融合,增强行业竞争力。着力推进高技术陶瓷发展,促进我市由陶瓷大市向陶瓷强市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建立完善国际化名牌、品牌战略经营机制,用高新技术产品引导开拓国内外市场。
2.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3.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原则。着眼于前沿领域,以我为主,高起点引进,引学研并举,重在吸收、研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陶瓷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任务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11年,日用陶瓷实现产值135亿元,年均递增17%;销售收入132亿元,年均递增17%;利税12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出口创汇2.5亿美元,年均递增15%。日用陶瓷产量9.5亿件,年均增长5%。
2.节能降耗目标:到2011年,日用陶瓷综合能耗920千克标准煤,比2008年降低30%。淘汰燃煤窑炉,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双认证。
3.技术创新目标:到2011年,建成陶瓷新材料科研开发中心(山东硅苑)、高级日用细瓷科研开发中心(淄博华光)、高档耐火材料科研开发中心(淄博工陶)3个科研开发中心。建成高技术陶瓷生产销售基地、高档宾馆用瓷生产销售基地、出口陶瓷生产销售基地、陶瓷装饰材料生产销售基地、高档耐火材料生产销售基地、工艺美术陶瓷生产销售基地等6个生产销售基地,争取再创 6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4.结构调整目标:三年内,力争实现五大突破。(1)着力培育“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品牌。形成以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骨质瓷、华青瓷、鲁青瓷为主的高级日用细瓷区域品牌;(2)提高出口陶瓷附加值。增加高档日用细瓷的出口,单件产品平均价格达到42美分,比2008年提高10美分;(3)大力发展高技术陶瓷。三年后,全市高技术陶瓷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4)拓宽工艺美术陶瓷国际市场。整合陶瓷艺术人才资源,挖掘陶瓷文化底蕴,推动工艺美术陶瓷向产业化迈进,扩大出口规模;(5)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做强做大四大产业集群。做强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新材料、工艺美术陶瓷四大产业集群。建立起与主导产品相配套的产业链和市场网络。吸引相关企业到产业集群所在地集中发展。
(二)重点发展五大系列产品。大力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艺术陶瓷、陶瓷新材料。高档日用陶瓷重点发展骨质瓷、高石英瓷、鲁光瓷、镁质强化瓷等高档新品种,提高高档瓷、成套瓷、色釉产品、浮雕产品的出口比重和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功能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能源交通、精密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超导陶瓷、电子陶瓷、生物技术陶瓷、磁性陶瓷、光敏陶瓷等品种;结构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冶金、电力、航空、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氧化铝陶瓷、氧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等品种;艺术陶瓷重点发展刻瓷艺术、雕塑艺术、釉色艺术、园林陶瓷等,研究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和独特风格的各种园林陶瓷,发展不同消费市场的工艺礼品用瓷、婚礼用品瓷、旅游纪念品用瓷;陶瓷新材料重点推进富矿劣质陶瓷原料的开发应用和环保健康陶瓷新材料的研发,重点开发陶瓷无苯金水、陶瓷无铅颜料、陶瓷低温色釉料、低温高档瓷等陶瓷新材料品种。限制普瓷等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规模,推行陶瓷原料、泥料、匣钵、模型等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产品。
(三)提升“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品牌形象。在着力培育“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同时,不断提升“华光”、“硅苑”、“福泰”、“泰山”、“国华”、“华洋”等陶瓷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增强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骨质瓷、华青瓷、鲁青瓷等产品优势。在稳定以咖啡杯类、普通西餐具为主普瓷及炻器的基础上,提高色釉咖啡具类中档瓷及骨质瓷、镁质强化瓷等高档瓷出口的比重;加大高档日用细瓷、高技术陶瓷以及展示中华陶瓷文化品味的工艺美术陶瓷等高档产品的出口。
(四)做强六大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博山陶瓷有限责任公司6家重点企业,重点从工艺装备、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品结构、技术队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方面抓起,发挥好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实施日用陶瓷差异化、艺术陶瓷团队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壮大淄博陶瓷的综合实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重新洗牌的机遇,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加大对中小企业或困难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同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培育和拓宽国内外市场。搞好博山陶瓷大观园、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陶瓷科技城等陶瓷交易市场建设,搭建市场载体。积极参展办会,加强合作交流。继续办好陶博会;组织全市陶瓷企业与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旅游协会联合举办国际宾馆饭店用品博览会;举办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三届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设计优秀作品大赛活动,同时搞好大型展览和经贸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到港、澳、台和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淄博陶瓷琉璃展览展销活动;组织企业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陶瓷行业发达国家进行参观学习、技术交流活动,寻求跨国合作,努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推动企业在国外的资本运营扩张。
(三)推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全面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裸装明焰烧成技术,窑炉余热利用率达到90%以上。研发推广低温快烧技术,采用低熔泥料,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源消耗。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工艺,压缩坯体干燥周期,逐步推广微波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先进技术。原料加工、成型工序及窑炉附属设备使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四)加大技改力度,提升行业水平。积极鼓励企业淘汰、更新落后工艺设备,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国外高压注浆、等静压成型等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突破我市日用陶瓷产业技术升级的瓶颈。 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我市重点陶瓷企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
(五)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山东硅苑、省工陶院等专业科研单位、山东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国家级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集中科研力量,加大陶瓷新材料、高档日用细瓷、高档陶瓷装饰材料、新型陶瓷机械的研发力度,为陶瓷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整合陶瓷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陶瓷生产企业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整合全市陶瓷行业技术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质量检测、理化分析、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建立陶瓷技术资料库,为企业提供国内外陶瓷技术信息服务。
(六)积极争取财税政策支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市陶瓷产业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大融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重视企业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重视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搞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复审工作。大力推广燃气节能辊道窑炉、燃气节能隧道窑炉新技术,采用洁净燃料,节约能源。限制和淘汰燃煤隧道窑、推板窑、倒焰窑生产线。积极推广高档瓷二次烧成技术,推广第二代滑石瓷、高档瓷无铅釉等技术成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八)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市陶瓷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搞好行业管理,制定年度计划及实施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维护行业平等竞争秩序,提供行业信息和咨询服务,打造行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交流服务平台。搞好行业信息、行业宣传工作。指导和组织企业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应对出现的新的国际贸易壁垒。组织或参加国外会展、展销、招商引资、行业论坛、产品推介等国际间的活动。指导企业改革、企业管理、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工作。依法保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搞好行业自律,提高陶瓷行业的整体素质。
淄博市服装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市经贸委、市纺织行业协会)
服装工业在繁荣市场、美化生活、吸纳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服装工业涉及纺织原料、面料、辅料、服饰配件等产业,服装工业的发展可带动整个纺织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服装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尽快做大做强服装工业,对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市服装工业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我市服装工业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都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以牛仔服装、色织衬衫、针织服装为主,包括童装、西服、休闲装等比较齐全的服装品种。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到5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生产服装8122.4万件,其中梭织服装4280.3万件,针织服装3842.1万件。我市服装工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步建成了具有淄博特色的服装生产基地。我市的高档色织衬衫、牛仔服装、童装、针织运动休闲装在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鲁泰公司的高档色织衬衫是我市服装行业的精品,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从面料质地到服装款式都融入了国际发展潮流。我市是全国有名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拥有兰雁集团、鑫东海服装公司、丽纳尔集团、宏业服装公司、兰骏集团等几十家牛仔服装生产企业。我市以淄川区为主,涌现出宝艺服装公司、莹丽服装公司、天使服装公司等40多家童装生产企业,淄博童装与天津童装在国内齐名。另外,还拥有幸运风服装公司、金海服装公司、雪燕公司、金麒麟公司等一批针织服装企业。
2.总体装备水平比较先进。鲁泰公司、兰雁集团等重点服装企业先后从日本、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进了CAD服装辅助设计系统、电脑刺绣机、服装专用设备、水洗、整烫后整理等先进设备,形成了装备精良的牛仔、衬衫、针织内衣、运动装、西服专业生产线,整体装备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90%。企业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十分重视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合资合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客户派驻技术人员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我市服装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3.拥有较高品质的服装面料。鲁泰公司是世界产量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鲁泰公司以天然纤维面料为主线,以多组份功能纤维面料为引领,形成了以纯棉紧密纺纱为原料的82个系列、几十万个花色品种的产品体系。兰雁集团是国内牛仔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以不同纤维组合、不同纱线组合、不同纹织设计的重、中、轻磅几十个系列牛仔布,每年开发新产品上百个,牛仔面料质量和档次国内领先。银仕来公司形成了高支高密、丝棉交织、纯棉大提花、纯棉小提花等六大产品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特别是高支高密纯棉系列织物的开发,使产品档次一举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另外,兰骏公司、钜创公司、海天公司的牛仔面料、沃源公司的仿毛面料、齐赛公司的服装面料等,都为服装行业提供了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种类齐全的面料资源。
4.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牌服装产品。鲁泰·格蕾芬衬衫获得“中国名牌”称号,“鲁泰·格蕾芬”、“兰雁”、“兰骏”、“幸运风”等4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雪燕”牌T恤衫、“宝艺”牌童装、“金麒麟”牌运动休闲装、“丽纳尔”牌牛仔服装、“一代龙”牌西服等10多个产品获得 “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