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建纸浆造纸项目,原则上不再新上草浆项目。逐步增加木浆使用比例,鼓励利用木材采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木屑等制浆,实现制浆造纸连续化生产。积极研究和落实国家相关进口政策,鼓励企业进口木材和木片生产木浆,合理进口国外木浆。加大对林纸一体化企业及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和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做到原材料科学优化配置。
(三)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技术研究,改进制浆工艺,减少用水量,提高废水处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污泥造肥、中水灌溉、林纸一体化,形成工业产业链和生态产业链。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改造,使自制浆企业的产能均达到10万吨以上,非自制浆及其它造纸企业的产能均达到5万吨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四)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企业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师。加大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和骨干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由市轻工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淄博市造纸工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加强行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实施行业行为规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行业发展服务。
淄博市食品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市经贸委、市轻工行业协会)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是行业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市场化程度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劳动就业、推动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原辅材料及生产成本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食品企业特别是出口食品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为更好地应对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全市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8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各类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饮料制造企业109家,从业人员2万人,全行业总资产69亿元,固定资产27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30亿元,利税15亿元,利润8.35亿元,出口交货值7.5亿元。拥有黄原胶、果汁及果汁饮料、乳品、肉制品、调味品、白酒等行业优势产品和一批行业知名品牌:“得益”乳制品、“巧媳妇”、“玉兔”食醋获中国名牌称号,“扳倒井”牌白酒、“周村”牌烧饼、“得益”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黄河龙”、“扳倒井”、“百粮春”等品牌白酒、“绿兰莎”牌啤酒、“海达”牌兔肉、“齐美斯牌”低温肉制品、“川鹰”牌酱油等20个品牌获山东名牌称号。“扳倒井”、“黄河龙”、“三蕉叶”、“百粮春”、“鲁源”牌白酒,“海达”、“齐美斯”肉制品,“巧媳妇”、“玉兔”、“川鹰”牌调味品等21个品牌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汇源、椰风两大饮料集团在我市设有加工基地;周村烧饼、强恕堂等5家食品企业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所占比重低、投入少。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新上项目较少,尤其是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少,资金投入不足。
2.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粗加工和低档次产品多,精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少。果蔬加工率低,远低于发达国家40-70%的果蔬加工率水平。
3.龙头企业少,品牌知名度不高。食品工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数量少,对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难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知名品牌较少,在省外及国际市场竞争乏力。一些有淄博特色的历史名吃、传统食品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有的仍然处于家庭制作状态,濒于失传。
4.科技开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率较低,技改资金投入不足,学科带头人匮乏,科技成果水平不高,转化率较低,科研及检测手段相对落后,90%以上企业处于国内一般技术水平以下。
5.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与农业发展不协调,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多数企业缺少固定的原料基地,分散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模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农副产品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另外,缺乏集冷藏、保鲜、包装、贮运、集散于一体的流通体系,制约了食品工业发展。
6.缺乏行业统一管理。我市食品加工企业目前分属轻工、商业、供销、粮食、农业、畜牧、外经贸等部门管理,缺少统一、有力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
(三)面临的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食品安全事件、食品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增幅下降、国内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影响,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严峻。一是行业增速放缓,部分产品产量下降。二是亏损企业数增加,经济效益下滑,2008年亏损企业数达到8.3%。三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减少,2008年出口交货值下降10.62%。四是优势地位减弱,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充分发挥原料、能源、劳动力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和税收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较快发展,给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五是受外需下降、内需不旺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企业市场销售成本增加,销售量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下降,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陷入困境,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和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只能微利或保本生产,甚至亏损。2008年下半年,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出现了半停产、停产状况。
尽管当前影响食品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多,但行业发展的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国家及省出台的有关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也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一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40%以下,食品消费向着健康、营养、卫生、方便的方向发展,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特别是精深加工食品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长。二是我市食品工业资源丰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三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形成了以工带农、以农促工、贸工农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部分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形成购销关系,既使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又使食品企业获得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保证。四是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经济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机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瞄准世界食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食品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工业,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突出优势产业的原则。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流动,促进产业延伸,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4.保障质量安全的原则。积极推广种植养殖示范管理经验,从食品加工源头抓起,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1年实现以下目标:建立和发展临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沂源肉食兔饲养加工出口基地、高青棉籽油加工基地和沂源果蔬加工基地,支持中轩、扳倒井、海达、汇源、得益、华狮、巧媳妇、玉兔等骨干企业的发展。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54亿元,年递增25%;利税总额达到26亿元,年递增20%;利润16亿元,年递增25%;出口交货值15亿元,年递增25%。创中国名牌产品5个,山东名牌产品20个,“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产品10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30家;出口企业及大中型企业集团基本建起相匹配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全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粮油加工业。小麦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食用油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小麦加工以为生产高质量、高档次主食服务为主,重点发展各类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方便面制品等,继续推进传统主食食品生产工业化。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开发变性淀粉,并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着力开发玉米酸、糖、醇以及低聚糖系列深加工产品。薯类加工以淀粉、变性淀粉以及薯条(片)等方便食品为重点。油料加工以棉籽油和大豆油为重点,努力提高食用油质量,鼓励发展玉米油、专用油等新品种,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重点发展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小麦加工企业、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淀粉生产企业。重点支持淄博面粉厂、双歧面粉厂、临淄富康面粉厂、山东永盛油脂有限公司、周村坤盛植物油有限公司、高青傲齐油棉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
(二)肉禽加工业。形成屠宰生猪25万头、肉食兔4000万只、肉食鸭5000万只、肉食鸡5000万只、肉制品5万吨的加工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猪、鸡、兔、鸭、羊等肉类深加工制品,稳定高温火腿肠产量,扩大低温肉制品生产。开发面向城乡市场的放心肉和面向国外市场的分割鸡和分割兔系列产品,增加肉制品的分割品种,积极推行食品国际注册。鲜肉制品向预冻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方向发展。采取生物技术,搞好猪、牛、羊等动物器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的标准化试点养殖基地建设,完善肉类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质量安全。继续推行定点屠宰,稳步提高机械化屠宰的比重。重点支持山东海达、淄博齐美斯、淄博民信、新盛食品等企业的发展。
(三)果蔬加工及饮料业。果汁饮料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果蔬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矿泉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加强果蔬良种的培育,扩大无公害、无污染的果品、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开发和生产各种绿色环保食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果品加工以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为重点,发展不同规格、精包装、易开启、多口味的新品种,开发果冻、脆片、果酱、果醋等系列产品。蔬菜加工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菜、保鲜蔬菜汁、复合果蔬汁等系列产品,同时搞好蔬菜的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支持发展有机绿色蔬菜,搞好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果蔬和矿泉水资源,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天然矿泉水、含乳饮料等产品,并向天然绿色、健康营养型饮料方向发展,提高软饮料行业占食品工业的比重。重点支持淄博汇源、淄博椰风等企业的发展。
(四)乳品制造业。液态乳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加强和规范奶源基地建设,稳定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和产量,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大力发展消毒奶、灭菌奶、发酵奶,积极研究开发多功能、多营养等高附加值的乳品,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灭菌乳、功能乳等。重点企业全部建立起与生产相匹配的标准化奶源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得益乳业、淄博汇源、山东兔八哥等企业的发展。
(五)调味品制造业。食醋、酱油、酱类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万吨、13万吨、3万吨。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稳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装备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面向大众市场的酿造酱油、食醋、酱、调味料等产品,积极推广加铁强化酱油、风味酱油、食醋。鼓励发展年生产酱油、食醋2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重点支持淄博巧媳妇食品、玉兔食品、宝凤食品、川鹰酿造等企业的发展。
(六)酿酒业。白酒业生产能力总量控制在18万吨以内,啤酒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白酒行业控制生产总量,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浓香型名牌白酒,研究开发芝麻香型新品种,不断提高白酒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积极推进“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准化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芝麻香型白酒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啤酒行业大力发展规模经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水平。推广无氧酿造、无菌过滤、无菌灌装新技术,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和新鲜度。黄酒行业在保持好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口味、习惯的变化。鼓励开发葡萄酒、苹果酒、山楂酒、枣酒等特色酒,搞好市场开拓,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扳倒井集团、黄河龙集团、百粮春酒业、中轩酒业、华狮啤酒饮料公司、淄博亚啤公司、山东华王酿造公司等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