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加大贫困山区普及教育攻坚力度。正确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关系,国家支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效益的关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强指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进一步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继续实施闽宁教育对口支援,深入开展福建对口支援宁夏贫困山区学校和川区市县及区直机关支援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回族女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回族女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建立和完善对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的助学制度,多渠道募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向贫困山区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农村小学生,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重视解决好移民吊庄教育问题。红寺堡开发区和吊庄点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继续享受山区教育扶贫优惠政策。从2001年起,自治区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吊庄学校建设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巩固扩大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继续推进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和妇女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六、完善体系、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宁夏大学、固原师专的师范教育专业建设,推进县市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培养培训相结合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宁夏大学、自治区电大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举办开放式的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培养模式,调整培训结构和内容:“十五”期间,重点加强中小学教师任教学科学历的提高工作,逐步增加高中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使全区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川区分别达到60%和50%,山区分别达到40%和30%,自治区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的教师达到10%以上。
2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全区教师的培训考核等工作,要制定全区中小学教师培训10年计划,完善培训制度,健全培训体系。要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为重点,不断改革培训模式,调整和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加大信息技术、外语、艺术类和综合类课程师资的培训力度,应用优秀的教学软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师培训中,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就地就近进行,以节省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