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4、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5、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正确把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武装学生、教育学生,坚持把稳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调整和充实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优化育人环境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中小学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开展生动活泼的调查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现有场所要优惠向青少年开放,建设一批劳动、国防教育基地。要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十五”期间,每个县市都要建设一个多功能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要建立健全各级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或相应机构,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协调。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16、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课程新方案。按照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小学加强综合课程,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005年前,全区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实施,实行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方案,在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开设英语课。要抓好农村初中的课程改革,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要加快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及建设,抓好全区地方课程的规划、开发建设、立项审定和组织实施,积极鼓励支持学校根据需要,开发建设学校课程。
深化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试行出版发行公开竞标的办法,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降低教材价格,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加强对学生用书的管理,坚决制止滥编、滥发教辅资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借活动为名组织学生购买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