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信息化应用建设:重点建设六大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包括劳动保险网络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劳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服务和劳动保障行政业务)、城市一卡通、校校通、数字南昌、应急救援、社区服务六个领域。大力推动开发区、城市新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技、文化、卫生、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提高市民信息化意识,在重点群体普及信息化及网络、计算机应用知识。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之成为现代制造业先导产业
(一)培育国家级信息产业园。按照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争取省信息产业厅大力支持,依托我市电子元器件生产的优势,在现有开发区内选择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申报建设1-2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利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1个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主要产品技术、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国家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同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整机生产企业落户南昌,力争形成一个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的电子整机产业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壮大信息制造业优势产业群。一是以现有上市公司、优强企业为重点,鼓励和支持我市自身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加快培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信息制造业“航空母舰”。二是选择现有基础较好的产业领域的优势产品,如电子元器件、数字家电、通讯设备等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三是主动招大靠大,千方百计招引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中的信息制造业企业到南昌投资,力争取得1-2个大项目的突破。四是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向产业化转移,培育信息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
(三)促进软件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以国家级金庐软件园为扶植重点,加快我市软件企业聚集、重组、改造、提升步伐,力争在2005年形成1-2家有全国知名名牌的软件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开发研制,结合我市一系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开发设计出拳头产品,积极向全国推广应用。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提高我市软件业国际知名度,培育并形成我市软件业特色和专长,力争在国内软件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到2005年,全市软件业总收入突破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