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抓好河道水系整治。加强南川河、北川河、西川河水源地保护,实施封山育林、退耕(牧)还林(草),保护河流沿线生态湿地,涵养水源。加大市域内河道水系整治力度,提高防洪标准。实施南川河、西川河净化治理工程,改善沿岸景观。抓好北门泉、药王泉的开发与保护。加快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三县污水处理厂和城市供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新建污水配套管网35.1公里,新建及改扩建供水管网61.6公里。加快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二十一)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实施方案的报批进度,争取尽快实施。加大国家节能减排资金争取力度,新上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抓好城区遗留铬渣治理等项目。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加强空气质量检测,采取积极有效的空气治理措施,抓好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污染治理,年内改造燃煤锅炉250台(356蒸吨)。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7%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市经委、市环保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七、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
(二十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做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已经取消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考评、巡查监管、奖惩激励和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创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税收收入管理,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完善统建制和代建制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支持农民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市编制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人事局、市文广局、市爱卫办、市卫生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农牧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二十三)继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宣传,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办好“青洽会暨郁金香节”、“藏毯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从整体上提高西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围绕优势产业、高新技术、生态保护建设等,加强项目推介,引进一批能够带动产业链延伸、带动循环发展、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龙头产业项目,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积极促进和扩大对外贸易,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开展多形式的国际合作,扩大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民族用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